伊藤之雄,1952年(昭和二十七年)生於福井縣,1976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史學科,1981年從京都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學位。曆任名古屋大學文學部助理教授等,1994年開始任京都大學大學院法學研究科教授,研究方嚮為日本近現代政治外交史。著有『立憲國傢の確立と伊藤博文』(吉川弘文館,1999年),『昭和天皇と立憲君主製の崩壊』(名古屋大學齣版會,2005年),『明治天皇』(ミネルヴァ書房,2006年),『昭和天皇伝』(文藝春鞦,2011年)等。
19世紀90年代,明治憲法製定以後,元老作為天皇的特彆輔佐者,開始負責選齣首相、決定內閣存廢、(發動或結束)戰爭、條約修訂等重要國務。
近代日本曾經曆瞭伊藤博文、山縣有朋、西園寺公望等八位元老。雖然因為並非正式的組織機構,元老曾被批判為日本政治的黑幕,但在昭和初期軍部崛起的情況下,元老作為不成熟的立憲製國傢的輔佐者,逐漸受到很高的期待。本書刻畫瞭經曆半個世紀、位於日本權力中樞的元老形象,由此追尋近代日本發展的軌跡。
眾所周知,《日本國憲法》規定首相由國會議員投票産生。然而,在《日本國憲法》頒布以前,特彆是在二戰之前,首相産生機製不是公投,並非如現在這樣民主。雖然《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的條文規定,在形式上,首相應由天皇選定並任命,但實際上從慣例來看,天皇並不會如...
評分眾所周知,《日本國憲法》規定首相由國會議員投票産生。然而,在《日本國憲法》頒布以前,特彆是在二戰之前,首相産生機製不是公投,並非如現在這樣民主。雖然《大日本帝國憲法》(明治憲法)的條文規定,在形式上,首相應由天皇選定並任命,但實際上從慣例來看,天皇並不會如...
翻譯的真的比較一般,很多地方沒有按中文錶述習慣進行詞句的調整。內容上也有點偏重於平鋪直敘曆史事件瞭,有些流水賬。最後一章算是總結瞭下,但錶述也還是有點口語,大白話似的……略有失望
评分著者在伊藤博文身上似乎寄托瞭太多的個人情感,但元老製度本身不能擔負起嚮健全政黨製轉換的使命,也是勢所必然。
评分伊藤關於元老製度研究的通論性著作,綜閤瞭他的幾部元老研究和天皇研究中的觀點。從1896年元老身份確立到1937年西園寺公望逝世製度崩潰,元老可以被視為明治初年藩閥政治的一種遺存,與政黨、軍部構成戰前日本政治的三大支柱。在伊藤看來,元老雖然長期乾預首相人選,但也有保證在政黨政治不成熟的前提下,維持政局穩定的一麵。隨著元老一一去世,僅存的西園寺公望既無法維持閤法性也無力補充新的元老成員,元老製度最終走嚮瞭滅亡。而政治三角平衡的破壞也加劇瞭日本的軍國主義傾嚮,最終為發動大東亞戰爭埋下瞭伏筆。值得注意的是,元老製度不僅左右日本國內政局,同樣也間接影響瞭20世紀的中日關係,伊藤、山縣和西園寺公望構成日本對華政策保守的一翼,如何分析元老政治與近代中日關係,實在是一個值得去追究的有趣課題。
评分開始還不錯,越往後越感覺有流水賬性質,過於糾結細枝末節瞭
评分著者在伊藤博文身上似乎寄托瞭太多的個人情感,但元老製度本身不能擔負起嚮健全政黨製轉換的使命,也是勢所必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