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土地与祖先

家族、土地与祖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劳逸(LioydE.Eastman),著名汉学家。曾师从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1907-1991)研究中国史,现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历史系教授。由于他对中国研究的杰出贡献,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1989年曾授予他“大学资深学者”荣誉。

代表作有《毁灭的种子》《流产的革命》《国民党中国的法西斯主义:蓝衣社》等。

苑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自2016年至今由文化部派至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工作。迄今已出版《满族穆昆与萨满教》《传统萨满教的复兴》等专著和《穿越时光的萨满》等译著,发表多篇论文。

出版者:重庆出版社
作者:[美]易劳逸
出品人:
页数:452
译者:苑杰
出版时间:2019-1
价格:69.8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2913421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海外中国研究 
  • 社会学 
  • 近代史 
  • 经济史 
  • 中国史 
  • 近世中国 
  • 易劳逸 
  •  
想要找书就要到 本本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才能读懂近现代的中国

☆长时段、全球史视野下的中国近世史典范之作☆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弟子、著名汉学家易劳逸重新审视中国近世史的力作☆作者的观点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历史》《历史学家》《亚洲》《经济史学刊》等媒体推荐好书读懂近世中国的“常”与“变”,读懂近现代的中国易劳逸是西方著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的弟子,其所著《毁灭的种子》(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一种)《流产的革命》等书是许多专家研究近现代中国的案头书。

《家族、土地与祖先》一书中,作者的眼光不再局限于19世纪和20世纪,而是上溯到16世纪,在长时段、全球史的视野下重新审视了近现代中国历史演进的历史逻辑。作者认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与西方的碰撞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中国内部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所以作者说:“永远也不要再说帝制时代晚期的中国社会处于停滞状态,是一个'永恒停滞'的国家了。”早在16世纪中国社会就开启了具有近现代化社会特征的转变。“这个时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历史阶段的开端,也正是从这个时代开始,中国的经济领域开启了商品化和货币化进程,对外贸易得以发展,传统社会阶层划分被打破,民众书写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长,这一切在接下来的两百年及更长时段里极大地改变了整个帝国的社会面貌。”

这些因素与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演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认为,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变迁在现代化早期不断加速,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国内。中国社会自16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晰的商品化、货币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商人的权力和声誉都有所提升,拥有财富而不是受过儒家教育,即便不是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首要要素,也是重要要素。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推动经济和社会变迁的主要力量无疑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接触。

中国社会在现代化早期的“变”虽有重要意义,但是相对于中国社会过去百年间发生的技术、机构和政治变迁,其传统社会文化方面的特性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比如作为“中国社会秩序战略核心”的家庭主义(或家族主义)仍旧盛行。中国人社会行为的三大特点,即强调社会等级和身份、重视“关系”和“要面子”直至今天这些依然是中国人的显著国民性。书中关于中国社会的常与变的分析与马克斯·韦伯、李约瑟、费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是一部了解中国近世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该书对模塑中国近现代政治史的经济和社会背景进行了扎实的研究,各章节观点明晰,史料丰富。

——《历史》对研习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的人来说,该书是非常有益的资源……本书对1550—1949年近四个世纪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做了完美诠释,在全球化语境下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且情况复杂的社会描绘了持续的图景。

——《历史学家》作者对很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直接和明晰的探讨,成功地撰写了一本值得称道的书。该书不拘泥于成规,充满活力,让人受益匪浅。

——《亚洲》《家族、土地与祖先》为以往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补充,该项研究反映了美国学者及他国学者对中国研究的兴趣所在和新的研究趋势。

——《经济史学刊》

本书突破以往西方学界强调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范式,从全球史的视角考察了1550至1949年近四个世纪中国社会在经济基础、社会形态和精神信仰层面的巨变,呈现了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是了解16世纪以降中国社会变革的权威著作。

明清以来,中国社会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模塑了中国近现代政治史。作者运用大量史料,对中国社会复杂且深刻的变迁予以清晰的阐释,探讨了人口变化趋势、阶级结构变化,小农经济、商品贸易和制造业与信仰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

对于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一直以来备受争论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李约瑟关于中国科技停滞的思考,以及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形成了言之有物的对话。

此外,作者还描绘了他对于中国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劳和懒散、进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这些自相矛盾的国民性,与费孝通在《乡土中国》里提出的“差序格局”,形成了有效的对话。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这本书解答了很多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问题,比如中国人口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增长为什么没有陷入马尔萨斯陷阱;明朝高度繁荣的社会经济,为什么没有发生工业革命?儒家文化真的是保守落后的文化吗?民间信仰与西方基督教信仰有何不同,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宗教偏见,并且非常理性?...

评分

打开豆瓣,在首页新书推荐中看到这本《家族、土地与祖先》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本书已经买了,正在细读。看了作者写的前言非常有感触。我们过去在课本上学到的近现代史基本上就是政治史,我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认知是极其片面和缺乏系统性认知的。比宫崎市定的《东洋的近世》...  

评分

评分

如何才是观察中国社会、找出中国社会固有“性格”、内在品质的最好途径,从古到今、由中及外,人们作出了不同的尝试。由美国汉学家易劳逸撰著的《家族、土地与祖先》,虽然只是众多试图解码中国此项秘密的一员,却似乎是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从组成整个中国社会最基础的那...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社会自16世纪以来越来越明晰的商品化、货币化和城镇化进程,发展到19世纪中期已成为推动中国社会结构发生本质变化的重要力量。

评分

这是一本延续了几百年的故事,很好看。

评分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各阶层、群体和社会思想流变。值得一读。不过毕竟面向外国人,中国人读来信息量多却更新较少,谈不上耳目一新,而是更多看到了海外中国研究的方法论。引用资料及观点论述上…(不知是否可称为)有点偷懒。错别字…希望加印时校对一遍。

评分

客观、具体、深入。

评分

4.5,对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整个社会全貌非常好的描述和有见解性的议论,一部学术严肃性和史学趣味性俱佳的读物,两三天集中读完,供我个人启发的点很多,作者是费正清的弟子,在书中有和李约瑟、韦伯和费老等人的有意、无意的对话,更加对中国农村和社会现实理解的更为深刻。印象最深的就是从中间部分往后,关于社会阶级、商品化、现代化发展、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与信仰意识形态的看法,很喜欢,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