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范 1938年生,江苏昆山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2018年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之学术贡献奖。
1957年夏秋之交,投考华东师大,从此定居丽娃园。自1962年起执教中国通史,持续四十六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主攻中国社会经济史,侧重明清时段与江南地区,于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也多有探索。著有《中国历史通论》《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史家与史学》《漂泊航程:历史长河中的明清之旅》《明清江南史丛稿》等,另有《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经济结构试析》《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中国社会史学科建设刍议》《当代新儒家价值定位》等论文百余篇。
《中国历史通论》是王家范先生的经典之作,以他执教“中国通史”课程的讲义为基础写就,讨论范围覆盖直到今天为止的全部中国历史,既勾勒轮廓、阐释整体,也包含对百年来“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中国情结”的特殊关注。王家范从通贯和整体诠释的角度,对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做出个性化解读,进而揭示中国历史变迁的内在脉络,呈现自己所理解的“中国通史”。
全书分前编、后编、续编三部分。前编围绕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演进脉络,进行纵横交错的专题探讨;后编意在回顾和反思“通史”撰写的百年经历;续编收入初版后十年所写相关文章,如《阅读历史: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明清易代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等。
王家范爷爷一再说,六十以前写不出好书。(当年章门高弟黄侃就说五十之前不著书,结果:黄季刚,1886-1935。可见这类话,是要窥得几许天命之人才敢说的。)到六十二岁上,王爷爷拿出了这本《中国历史通论》,果然是出手不凡。 揭示中国历史特性,大抵不离两大板块,一...
评分一部通史,即使涉猎再全的史学家亦很难通篇皆为己见。尽管王先生的著作为通史中的经典,也难以全然创见。所以,花费几时,将书中推荐的、引用的相关书籍和论文、文献悉数整理出来,供同侪读史之用。 每章必读书目: 绪言: # & 章太炎:《中国通史略例》,《章太炎全集(...
评分正在拜读,比较长,喜欢的点: 1、对于“窠臼”十分警惕,对于我来说有不小的启发性(不过可能对于历史专业的人来说,有些观点也可能是“旧”的,我不是专业人士,也很难跟进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此处只说说对我个人的启发); 2、行文中补充了许多可供延伸阅读的内容。 个人阅读...
评分这本书,上大学的时候,只翻过绪言,可能当时心不静,碍于其难,就又放下了。谁料,再借的时候,数次都显示在借中,网上也很快脱销,孔夫子也倍溢其价,这一下子就拖到了现在。拖到了三联重新出了增订本,然后迫不及待赶紧入手。限于自身的愚钝,对于这部有料(也有厚度)的书...
评分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很多种,以时间脉络治史,以门类专题治史,但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通史的教学之道难有突破性进展,华东师范大学的王家范先生潜心二十年研究通史之法写就《中国历史通论》一书。 关于中国通史中“通”这一概念,王国维先生最先提出:“上焉者意与境...
抒情有点多
评分经典再版,感谢出版社。 集中精神,读了这本书的上编,形成了一点结合自己看法的纸质版笔记。 王师的学风、人品值得敬仰学习。 具体内容方面,大部分都认同,小部分待确认。 关于明朝经济,与李晓鹏的《从黄河文明到一带一路2》看法相当不同。自己对这方面理解不深,单从论证的严密性和参考文献的靠谱程度看,王师明显超出很多。 下遍中有一篇评论《白银帝国》的文字,读完感觉颇为偏颇而论证不足,先入为主的嫌疑很大。再次证明,即使是大师,也没有可能精通很多方面——在绝对真理面前,大师们也是小学生。
评分这本书整体而言宏大、充实,厚度足够,个人思想性很突出,应该算是近几年对我历史观念冲击最大的一本书之一,符合作者写作通史的理念,即“断以己意”,许多诠释和思考即使用于印证当下现实,也有很强的意义,值得反复阅读,特别是第一部分,极为精彩!最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官方史学叙述之外的反思,应用西方已有的理论但不执着于西方固有的术语,在对比中更强调中国历史过程中体制、经济等领域独有的特点,对很多争议性的问题先从源出发,先讨论“是不是”,再去思考“为什么”,突破历史教科书固有的诠释,很值得读史者思考学习。
评分前半部收获很多,后半部看的有些囫囵吞枣。作者认为通史应以富有个性色彩为佳,否则将变成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的展览,不具有启发性,并举例吕著通史以制度变迁为脉,体现冷峻的社会进化论思想;钱穆国史大纲以文化命脉为主线,以本位文化与“中国历史生命精神”擅胜,二者各自成派。对黄仁宇的“数目字管理”也阐述得更具体,以及对课本上“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知进行颠覆(黄仁宇、余英时、布罗代尔)
评分极好的一本书,上编中,作者通过论述古代中国时代发展脉络,农业的产权性质与演化,经济的形态与局限,政治的构造与运作,试图解答困惑无数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为什么会从领先世界而变的被动落后?”“中国为什么不能靠自己走出中世纪?”读来着实发人深省,受益匪浅。而本书的下编,作者则介绍了二十世纪来中国史学的百年发展历程,及几位史学大师的治史理念,学术精神。通篇全书,作者教给读者的核心理念是“请大家相信,读历史还是有用的!”感谢一位单方面友邻的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