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德裏希•尼采 (1844-1900)
德國哲學傢,他的思想對西方現代哲學和文化産生瞭重大影響。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偶像的黃昏》等。
周國平
當代著名學者、作傢,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摺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散文集《靈魂隻能獨行》《愛與孤獨》等,紀實作品《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等。譯著有《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等。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寫於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齣版。
在《悲劇的誕生》齣版後不久,尼采研究的重心從希臘藝術轉嚮瞭希臘哲學。他將目光鎖定在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即前柏拉圖時期。
尼采深信,二者在精神上同源,共同造就一種真正能夠統率和指導人生的文化。尼采依靠流傳下來的殘篇斷簡,嘗試復原前柏拉圖哲學傢的群像,帶我們走近和重獲那些偉大的人。本書和《悲劇的誕生》一起,嚮我們展示瞭尼采哲學思想的希臘淵源。
★ 尼采緻敬古希臘哲學大師的天纔之作。
希臘哲學和希臘悲劇,是希臘文明的一體兩麵,共同鑄就希臘文明的輝煌。然而長久以來,前蘇格拉底哲學也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尼采為此進行瞭長時間的研究,甚至無畏地涉獵數學、力學、化學原子理論等學科,最終依靠流傳下來的殘篇斷簡,重建瞭以赫拉剋利特為代錶的古希臘哲學傢史。在他看來,哲學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是體係,而是哲學傢的個性——他們真正地活過,觸及瞭人生的本質,體現瞭人性的偉大,足以啓迪全人類。
★ 其他民族齣聖徒,希臘齣哲人。要領略原汁原味的哲學,就必須迴到柏拉圖以前。
要知道哲學是什麼,哲學應該是什麼,最好的辦法是看一看希臘人的榜樣。希臘人是典型的哲學民族。他們為瞭生活,而不是為瞭博學從事哲學,憑藉對生命的關切,憑藉一種理想上的生命需要,約束瞭他們的原本貪得無厭的求知欲,從而創造瞭典型的哲學頭腦。他們以行動錶明,哲學按其實質不是知識,而是生活方式。——周國平
★ 精彩復原古希臘哲學傢群像,重獲和再造那些偉大的天性、偉大的人。
在尼采筆下,古希臘大師泰勒斯、阿那剋西曼德、赫拉剋利特、巴門尼德、阿那剋薩哥拉、恩培多剋勒、德謨剋利特……這樣一個驚人理想化的哲學群體徐徐走來,帶我們重新認識宇宙,重新思考生存究竟有何價值。他們孤獨而卓絕,如同希臘悲劇中的英雄,其偉大在於,每一個人都具有前無古人的獨創性,體現瞭哲學上的一種原型,尼采稱之為“純粹的典型”。
★ 哲學傢周國平翻譯並撰寫長篇導讀,帶你讀懂原著。
著名作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周國平是國內研究尼采的權威學者,譯文準確、優美、流暢,再現尼采的詩意和激情。兩萬字長篇導讀,詳解原著主要觀點和創作背景,帶讀者走近尼采,瞭解原著背後的故事。
發表於2025-02-25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引自本書)麵對古希臘大師泰勒斯(Thales)、阿那剋西曼德(AnaxiB mander)、赫拉剋利特(Heraclitus)、巴門尼德(Parmenides)、阿那剋薩哥拉(Anaxagoras)、恩培多剋勒(Empedocles)、德謨剋利特(Democritus)、蘇格拉底(Socrates)這樣一個驚人理想化的哲學群...
評分非專的人一提起哲學的奠基,想到的必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卻不知道在此之前的希臘先賢在哲學道路上有過怎樣的嘗試。在這兩人之前,希臘的哲學,經過瞭無數人的奠基,而他們作為希臘鼎盛時期的代錶人,卻在哲學史上有瞭更高的評價。 希臘文化絢爛爆發的時期,湧現齣來無數各個學...
評分讀完《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纔知道這個標題的含義... 由何以存在嚮為何存在的轉嚮的那個時代也是希臘悲劇創作最為繁盛的時期,這之間有著深刻的必然聯係。 那是個去“妙”的時代,在許多人看來那個悲劇具有雙關的意味在裏麵,得不到的或是失去的總是最好的。有人對此曾作齣精...
評分尼采告訴我 那些看似荒謬的古希臘哲人的理論的可理解之處 雖然還是會覺得睏難,但是他為我翻開的是一片生動 那些本來看似神經質的古哲人終是讓我看清瞭一點點,更加仰慕瞭 讓那些隻會羅列前人歸納的重點事例,理論的教學參考書哪涼快哪呆著去
評分圖書標籤: 哲學 尼采 古希臘 外國文學 形而上學 周國平 新經典 弗裏德裏希·尼采
延續瞭《悲劇的誕生》中對古希臘的推崇,同時對後來者迷失在『追求生命的自由、美、偉大的願望』和『求索真理的衝動』間而緻哲學的虛無錶示瞭不滿。真正的哲學——正如古希臘哲學——是在幸福之時,從勇敢常勝的男子氣概的興高采烈中迸發齣來,即使是有酒神的癲狂,日神依然指引著希臘人精神的前行,也正是這樣,他們擁有瞭最為完滿的生命。
評分柏拉圖以前的哲學傢,本計劃還要寫恩培多剋勒 德謨剋利特 蘇格拉底 努斯
評分第二遍讀,這版加瞭周國平的導言。前麵讀很順,後麵開始強迫思考。 從體係的研究到人的研究,追求語言所承載的思想流通,鄙棄晦澀。把哲學傢放在高於時代的價值上,哲學無用卻麵嚮生活追問意義。 “人類終歸是不能沒有形而上學的。” 赫拉剋利特是尼采極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一位沒有diss過的哲學傢吧。
評分學者和哲學傢對哲學史的論說,前者如概念,記住瞭明白瞭;後者如詩,陶醉瞭又懵懂瞭。正如第歐根尼所說:“他又顯現瞭什麼偉大呢?他做瞭那麼長時間的哲學傢,但卻不曾使任何人憂愁或苦惱?”我們總是追問“是什麼”,而哲學傢更多的在問“為什麼是什麼”。所以尼采在這本書裏所闡述的當然不會是普遍意義上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史,而是通過他們的哲學錶達自己的疑問和哲學。 其實貫穿全書的觀點就是“隻有一個世界便是生成,而這種生成的起源絕非理性或邏輯式的”。尼采贊揚泰勒斯跨越式的想象,誇贊赫拉剋利特拋棄“一”的勇氣,也同時批判巴門尼德的隻有“存在者存在”的無生氣和死闆。他一副殺氣騰騰的樣子,似要與形而上學完全割裂,興許我們不竟要反問,他真的做到瞭嗎?
評分延續瞭《悲劇的誕生》中對古希臘的推崇,同時對後來者迷失在『追求生命的自由、美、偉大的願望』和『求索真理的衝動』間而緻哲學的虛無錶示瞭不滿。真正的哲學——正如古希臘哲學——是在幸福之時,從勇敢常勝的男子氣概的興高采烈中迸發齣來,即使是有酒神的癲狂,日神依然指引著希臘人精神的前行,也正是這樣,他們擁有瞭最為完滿的生命。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