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rite Yourcenar,1903-1987)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成长时期在法国度过,同时游历欧洲各国。1939年起定居美国东北海岸,1987年在缅因州荒山岛辞世。1980年尤瑟纳尔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成为该机构350年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不朽者”。
尤瑟纳尔是一位典型的学者型作家,深受自古希腊罗马以来的欧洲人文主义传统浸润;同时,她很早就意识到欧洲中心主义的局限,一直对东方哲学和文学抱有浓厚兴趣。她的作品以渊博的学识、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哲思见长,包括诗歌、戏剧、随笔等,尤以小说创作著称。主要作品有小说《哈德良回忆录》《苦炼》《默默无闻的人》等,回忆录《世界迷宫》三部曲也享有盛誉。
十六世纪初的欧洲,泽农出生于布鲁日首屈一指的富商家庭,但他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后者是来自佛罗伦萨的一位年轻教士,远大前程的召唤让他断然割舍北方水城的短暂恋情。对一个私生子而言,泽农是为教会长大的。然而二十岁时,他决定离家出走,到大千世界去探寻知识。他在三十多年里游历了大半个世界,然后隐名埋姓回到布鲁日,在济贫院里为穷人看病。一桩与他几乎无关的僧侣风化事件令他的真实身份暴露,经世俗司法当局与教会的联席审判,泽农被判火刑。1569年2月,寒冬将尽的时候,泽农在临刑前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他出生的城市里死去。
《苦炼》书名取自欧洲中世纪炼金术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将物质放在坩埚中进行煅烧和分离,以提炼出纯粹成分的过程,这是整个炼金术的第一步,也是最为艰辛的一个步骤。主人公泽农身兼医生、哲学家、炼金术士几重身份,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人自身的认识,都不甘心接受任何现成的概念,而是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用毕生的观察、实践和思考来努力获得接近于真理的知识。泽农一生的上下求索,浓缩了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几代人文主义者对知识和人性的探求。在这个意义上,泽农之死也是一曲文艺复兴终结的挽歌。
《苦炼》从酝酿到成书历时四十余年,尤瑟纳尔漫长的创作过程也堪称一部人生的炼金术。
从Hic Zeno到Zénon in aeternum,尤瑟纳尔准确抓住了哲学家形象的本质:自我只有通过对自我的超越才能实现。尤瑟纳尔高明的地方在于,刻画的哲学家形象虽然借助了一个苏格拉底或者布鲁诺式的故事,但她通过深入微末的形象建构,探索了“精神”在大地上的成长和发扬。越是在一...
评分好吧。开工了。飞机上读完全书。 光看不说会憋死人的。先申明,说的是一系列。中外兼并。杂烩。不再一一开页面。 尤瑟纳尔是王小波喜欢的女人。一点都不意外。 到无人之境去看看。无人之境。不是一个词。是将内心,思想当做一个疆域,拿竭尽所能的诚实,无休止的风险和代价,翻...
今年暂时排在第一,和卡拉马佐夫从两个不同却不相反的角度来看世界
评分文笔比黑塞更精致、情节比陀翁更高雅,“黑功”的漫长一役,坩埚里的一切都被尤瑟纳尔打磨提炼得过分雅致了,反倒少了些许泥沙混杂的粗粝。
评分有点庆幸没有去看英译版,要不肯定因为太艰深参杂太多拉丁语直接弃了。好久好久没有读书读到有脑子被钳住的感觉了…虽然被作者的渊博和深度碾压,但越碾越放不下(甚至回头重复读那些晦涩的段落);有关信仰的事,可能不论多久远都总能有现实意义。“有些人在寻找、掂量、剖析,为自己明天能够与今天有不同的想法而自豪,而另一些人则相信或者强调自己相信,并以死刑胁迫他们的同类与他们一样相信,在这两类人之间不存在任何长久的和解。”
评分文笔比黑塞更精致、情节比陀翁更高雅,“黑功”的漫长一役,坩埚里的一切都被尤瑟纳尔打磨提炼得过分雅致了,反倒少了些许泥沙混杂的粗粝。
评分最不喜欢的作家:黑塞、略萨、尤瑟纳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