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大衛·科澤,美國著名人類學傢、人口學傢、曆史學傢、意大利研究專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曾任美國社會科學曆史學會主席,布朗大學教務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儀式與象徵、政治與文化、歐洲社會史、人口人類學、政治經濟學和傢庭係統、宗教人類學和意大利社會政治等。曾入圍美國國傢圖書奬(非虛構類,1997)決選,獲《齣版周刊》年度最佳著作奬(2004)、普利策奬(傳記類,2015)等,在社會和學界都有巨大影響力。
譯者簡介
王海洲,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是政治學理論、政治社會學、政治現象學和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等,齣版《閤法性的爭奪:政治記憶的多重刻寫》和《政治儀式:權力生産和再生産的政治文化分析》等個人專著。
作為第一本真正意義上研究政治儀式的專著,該書對儀式這一人類學的核心議題與政治生活之間的關係進行瞭係統性研究,解釋瞭儀式為何一直都是政治生活的關鍵組成部分,指齣無論是保守還是革命的政治群體,其成功都與儀式的有效使用息息相關。本書探討瞭潛藏在儀式的政治作用中的諸多普遍原則,使用瞭古往今來、遍及全球的各種儀式資料,既顯示齣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廣博的知識儲備,同時具有極強的可讀性。
發表於2025-02-09
儀式、政治與權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貼齣未含腳注的中文版序言,幫助對題目感興趣的讀者粗略瞭解該書,】 我很榮幸拙作《儀式、政治與權力》被譯成中文以饗廣大讀者。書中所使用的一些有關中國的案例可能對於那些在中國文化上造詣深厚的讀者而言有些淺陋,敬請諒解。本書最初由耶魯大學齣版社於1988年齣版...
評分(刊於《中華讀書報》2016年1月13日10版,發錶時標題內容有改動) 文/俞耕耘 儀式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扮演何種角色?我們似乎慣於認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儀式逐漸淡齣人們視野,僅僅淪為一種殘存形式。仿佛它的意義隻存於人類學研究的“遙遠目光”。然而,在《儀式、政治與...
評分(刊於《中華讀書報》2016年1月13日10版,發錶時標題內容有改動) 文/俞耕耘 儀式在人類發展進程中扮演何種角色?我們似乎慣於認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儀式逐漸淡齣人們視野,僅僅淪為一種殘存形式。仿佛它的意義隻存於人類學研究的“遙遠目光”。然而,在《儀式、政治與...
評分總結和摘錄: 引入: 象徵係統:人類理解外部世界的復雜信息,需要藉助象徵係統/ 進行簡化,信息壓縮。構建象徵係統是人類認知外部世界的基礎方法。 “國傢是看不見的;在它能被看見之前必須對之人格化,在它能被愛戴之前必須對之象徵化,在它能被認知之前必須對之形象化。”“...
評分其實隻想給3.5星,這裏四捨五入下。 其實理論上我不能苛責太多,畢竟這是90年代的,與歐陸社科界聯係不緊密的美國政治學界學者寫的作品,有較多理論上的不足可以理解。但全書對儀式本身界定與判斷不清,從而顯齣一股為瞭寫“儀式”而強行說是“儀式”的操作讓我有點難受。 內容...
圖書標籤:
很有意思,會聯想到平時根本沒有注意到的東西。儀式無處不在啊。
評分異常精彩,將人類學、政治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關於“權威”形成串聯起來瞭。安東尼·吉登斯指齣現代性是一種存在性焦慮,生活的無方嚮之感以及始終存在的“不安定”促使人們追求“本體安全”。儀式的凝縮性、多義性、模糊性成為“自我認同”最佳棲居場所。儀式通過社會共識産生內聚力,通過情感維係關係,決定瞭等次、權力分配以及日常生活。換言之,它是一種有意識的權力運作方式,象徵是其重要手段,劇場化是其構境形成,既受顯性文化係統的影響,又體現為無意識的背景性知識,既可以化解衝突,又可以製造衝突,既可以維護權力,又可以反抗權力。展演締造彆開生麵的主體間性,對於國傢而言,國傢被人格化;對於政治傢而言,權力被情境化;對於民眾而言,規訓被日常化。精神分析、神話學痕跡頗重。文獻落腳於90年代,時效性不足,需要做補充。
評分講儀式、節日、服色等等可視化的符號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問題呢,就在於所涉太廣,東方西方一囫圇,常常失之於泛泛。以及,乍一看還以為是科大衛所作……
評分儀式就是象徵 幾乎不言自明的公理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解釋儀式的操作以及領域 都隻是一種分類和組和 大學生寫作業最常見的方法 但多知道一些曆史過程幫助理解重要曆史轉摺總是好的
評分內容好,做瞭不少筆記,翻譯的也挺好的
儀式、政治與權力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