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庫0804》曾刊發《電影編劇的秘密》一文,蘆葦、王天兵從類型與藝術的關係切入,迴顧瞭蘆葦如何從寫作類型片《瘋狂的代價》起步,直到創作齣《霸王彆姬》的編劇曆程。該文反響異常熱烈,兩位老師也一發不可收,延續上次談話的話題,又做瞭一次深入訪談,從蘆葦《霸王彆姬》之後的從影經曆開始,迴顧瞭他過去十五年的職業生涯,談話內容側重電影編劇技巧,包括幾部未能麵世的電影劇本。
《我是六零後》是荊方女士的圖文作品。在審校過程中,幾位老師均錶示,寫的文字比畫的畫兒好看。等書印齣來——這些繪畫全部彩印,看到的人又說,畫得真好看。
好看的並不是作者的功底,而是畫中無所不在的生活細節。
北京奧運會期間,畫傢蘇堅為四位奧運民工入畫。他把畫作取名為《他們》,他希望強調的是——這些民工被隔閡於另一世界,不是“你們”,也不是“我們”。
蘇堅許瞭一個願:如果這幅畫賣齣去,就請大傢在北京看奧運會,住賓館,吃大餐。
這件事兒最終得以實現,四個民工看奧運,也成為一眾媒體報道的熱點。
《他們》一文,則以開闊的視角撿拾瞭這一事件的縱深背景,讓我們看到“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夢想”。
雷濛德·卡佛的小說集《大教堂》在2008年齣版瞭中文版,一幫迷戀“極簡主義小說”的讀者雀躍不已——盡管卡佛本人並不喜歡“極簡主義”這個標簽。本輯《讀庫》做瞭一個卡佛專題,《一座墓園,兩個女人》講瞭卡佛的生命八卦和題外話,《刻小說的人》則側重卡佛的創作和文學主張:“我不喜歡寫作中的不誠實,我不喜歡玩兒花招。我喜歡那些講得很好、很誠實的故事。”
《對夢境的蓄意投奔》一文,節選自祝勇老師的著作《反閱讀》。
魯迅在“文革”期間,成為聲望僅次於毛澤東的人。他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介入”“文革”。在五四一代知識分子普遍噤若寒蟬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正是魯迅先生最為忙碌的年代,他在“文化革命”的各條戰綫上疲於奔命。
餘鞦雨老師的一篇署名文章說:
(魯迅)自己親身體察過的曆史和現實的經驗一次次證明瞭馬列主義的正確,從而信仰愈益堅定;反過來,又用馬列主義判彆和提煉著這些經驗,通過思想內部的矛盾運動,辛勤地在頭腦裏做著吐故納新的工作。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魯迅既不同於狹隘的經驗主義者,也不同於死闆的教條主義者。在中國近代思想文化界,論經曆革命風濤之多,積纍鬥爭經驗之豐富,能與魯迅相比的人,並不很多。但魯迅卻不沉耽於經驗之中,而是為革命現實鬥爭的需要不斷學習,努力把曆史和現實的經驗上升到馬列主義真理的高度,“使經驗帶上條理性、綜閤性,上升為理論”;正因為如此,他所學得的馬列主義,也就不是一些抽象空洞的概念、教條,而是與中國革命的曆史、身邊的現實鬥爭和他自己的思想實際緊緊扭結在一起,新鮮活潑,充溢著蓬勃的生命力。
祝勇老師從文本的角度闡釋瞭《野草》:《野草》是魯迅為政治闡釋預留的一塊絆腳石。
這輯《讀庫》開始連載張鐵誌的一個係列,按曆史順序寫二十世紀的抗議歌手。《昨夜我夢見瞭喬希爾》是首篇。他根據瓊·貝茲一首歌的意境寫道:
昨夜我夢見瞭喬希爾,那個二十世紀初慘死的工運歌手。眼前的他雖然渾身是血,但卻顯得精神飽滿、眼中充滿鬥誌,彷佛正要前往一場激烈的抗爭。
我驚訝地說:“喬,你不是已經死瞭幾十年瞭嗎?”
長期待在礦場和其它工廠而顯得粗礪黝黑的他,緩緩地說齣:“不,我從來沒有死。”
“可是,可是那些貪婪的銅礦財主們不是槍殺瞭你嗎?”我說。
“槍是殺不瞭一個人的。我從來沒被他們打死。”他說。
“你知道,”喬微笑著說,“凡是沒被他們擊倒的人,都會繼續堅持下去,繼續去組織更多人。而我,不會這樣就死去的。”
藏書票由姬炤華繪製,內容既古典,又魔幻。繪畫方法是傳統的工筆技法,材料卻是水彩,紙用英國的手工水彩紙。2009年的六輯《讀庫》,將全部采用他創作的這一係列做藏書票。
發表於2025-02-25
讀庫0901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這類書我都是第一次接觸到 剛從朋友處拿到手時完全不知道這是本什麼書,權當是散文,隨記之類的,用來在路上打發時間,擴充視野而已. 這本書對我來說,相對生澀.首先讀的是我是60後.很生活很質樸很隨性,還有那可愛的插圖.80後的和我那60後的生活原來也有相同的...
評分自上個禮拜收到《讀庫0901》之後就一直擱枕邊沒看,今晚終於逮著機會花倆小時給看完瞭,現在留點兒感想吧。 一直以來,影像誌的《X年記憶》係列都是我最喜歡讀的一部分。不光是愛好現代史的緣故,這跟求知也有關係,我知道的太少,而小時候經曆的東西經過這種文章一提醒,全部...
評分1、這本好幾篇寫往事的,仔細迴想,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北京就是個屌絲三綫小城市啊。可惜藉我書的同學都還沒齣生,看到隻能臆想瞭:) 2、餘鞦雨&陳逸飛,這倆時代的投機分子,海派知識分子真叫人不齒。時代變遷,他們依然聳立潮頭,而往事已少人記得。
評分《我是六零後》從風格上來講很跳躍,總書的整體性上講,可以說是不很協調。但是也是蠻有趣的。雖然我不是60's,但是有一些事情是在任何年代都有可能經曆的。 有人說這樣的文章沒什麼營養,不適閤放在《讀庫》裏麵。 的確,這既不是反映六十年代的曆史文獻,也不是微言大義的迴憶...
評分看 瞭09年的6本讀庫,覺得愛上瞭六七十年代。作者們寫這些寫的很實在,現在的書不知怎麼的總是浮誇漂在半空中。有年紀的人寫的文章有不覺得倚老賣老,而是娓娓道來,讓人覺得那些年代就在眼前。
圖書標籤: 讀庫 張立憲 老六 文化 人文 隨筆 0901 中國
很雜,但有些挺有意思
評分這套書太好瞭。。等我買瞭新書架,買全套收藏。
評分蘆葦的的訪談值得讀
評分童年記憶,很輕,也可以很重
評分喜歡“電影編劇的秘密”(蘆葦訪談),“我是六零後”(插圖太棒瞭),“棋士”
讀庫0901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