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19世纪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基督教思想家,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他的作品种类繁多,充满思辨和个性。他认为人生应该经历审美、伦理和宗教三个阶段。从《非此即彼》到《十八训导书》可以看到他的思想演进轨迹。
发表于2025-02-25
非此即彼(上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据说这是位应该跟尼采齐名的哲学家.看过他的书之后,我确定他更适合我. 怎么说呢.从克尔凯郭尔字里行间渗透出来的神秘主义便注定了我们之间的缘分.他的写作方式本身就是带有哲学意味的,人生无真相. 他经常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写作,甚至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说,要是明白他在写什么.便...
评分美好的如诗歌般的原文,不美好的生涩的中文翻译。虽说许多读者已经说明京不特先生的翻译已经比之前的各个版本好太多,但我一路读来还是感到完全未能将克尔凯郭尔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再加上哲学类语汇翻译的混乱,以及对西方语言中的多重从句类长句子的翻译不当,实在是盛名难...
评分最初的爱通常来自天真无邪的女子,因为大部分男人是骄傲的,男人想要一切,他不想有什么东西在自己之上;因为大部分男人只想着征服;因为大部分男人过早地经历了人生的黑暗以至于过早地失去了纯真。失去纯真的人,恐怕要经历人生的各种“迁徙”或者绝望之后,再从成人返璞归真...
评分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把最隐晦的灵魂和最明晰的逻辑连在一起的努力。——思想家和制图员非常相似,表现事物间的各种相互联系。 人生问题,的解答在于这个问题的消除。 没有人能够诚实地说出他自己是个废物。不要玩弄深藏于人心底的痛。 为近视者指引道路是很费力的。 力求被人...
评分非典期间禁闭的两个月里读完的,开始不知道这人是谁,只是在图书馆偶然翻到,站着看了半本,有种奇特的感觉,似乎可以用“契合”这两个字来形容,后来非典了,想借两本厚点的书来渡过时间,就把《或此或彼》借回去了,每天看,反复看,抄写下来,在句子下划线,书边写评语(用铅...
图书标签: 克尔凯郭尔 哲学 存在主义 西方哲学 丹麦 Kierkegaard 西哲 Philosophy
《非此即彼》(上下卷)是克尔凯郭尔作为自由思想家的真正的起步之作,它具有典型的复调结构,拥有多种解读的可能性。作者一反欧洲哲学从概念到概念、重注逻辑和推理的传统,摒弃了思辨哲学对于客观真理体系的追求,全书甚至没有真正的“作者”、没有最终结论,他创造性地通过提供“审美的”(上卷)和“伦理的”(下卷)两种不同生活样态的代言人的方式,让他们各自出场对其各自的生活样态进行描绘和展现。
这个文集的封面真是太愧对内容,笔者的翻译和自己投入的感情,哎呀那个辜的翻译兼职碉堡了十卷都值得读,和妻子的关系很能体会,欧洲文化中央之外的一些突然的抒情,一神教的震惊式的存在状态,真是,完全从个人体验出发时一种时代阶段的本能,后面读到日记,怎样巨大的一场幸福席卷了我,不可言说
评分气质不合读不下去,充满了撕扯,苦痛以及某种难以理解的情感
评分我们被放在一起,像一个谜。
评分讲悲剧的一章极好,古典悲剧中,悲哀更深刻,而痛苦小,现代悲剧则相反,痛苦暗示着对苦难的反思,这反思是悲哀所不认识的。古典悲剧像一个孩子看见受苦的成人,他因不具备反思悲哀的能力而对痛苦体会很少,在古典悲剧人物那里,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必然性而不是自由行为或是对悲哀的反思而来的痛苦,这些都是现代的。安提戈涅的悲哀命运是对家族命运的回声,无人能体会,她痛哭也不是想要有人能体会,而是她在孤独中感觉到痛苦时,她只能独自承担,与自己的痛苦独处,她只能沉默。悲哀是贯穿这本书的主调,而沉默是独奏。克尔凯郭尔说:我只有一个朋友,它是回声,为什么它是我的朋友?因为我深爱我的悲哀,而这回声不会从我的心中夺走我的悲哀。我只有一个知心,它是夜晚的沉寂;为什么它是我的知心?因为它沉默。亚伯拉罕的秘密也令他悲哀,但也只能沉默
评分读克尔凯郭尔,有点像不停地扒开那些层层叠叠的枝叶,最终见到隐藏在深处的光明。
非此即彼(上卷)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