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1881—1965),德国艺术史家。代表作有《抽象与移情》和《哥特艺术的形式》,前者完成于1907年,是作者申请博士学位的学位论文,1908年正式出版,后者出版于1911年。两部著作一经面世,就在德国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尤其是表现主义艺术家圈子中引起强烈反响。
本书自出版时起,一再重版,影响范围超出德国,波及整个欧洲,被学术界公认为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学文献和理论指南。沃林格后来谈及这两部著作对他学术生涯的影响时说,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他基本仍是《抽象与移情》和《哥特艺术的形式》的作者,他早期著作中年轻人特有的生机与活力似乎淹没了其成熟期所做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王才勇,上海人。法兰克福大学艺术学硕士和博士,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博士后,在欧洲德语国家留学,工作十年有余,深谙德语文化。除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专著外,在国内出版有译著《抽象与移情》《解释的有效性》《爱之诱惑》《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摄影小史》等。
发表于2024-12-22
抽象与移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艺术内含两种冲动,移情与抽象。移情基于共鸣,抽象基于不安,或说是迫切脱离现实的渴望,真切反应内心的倾向。 在装饰艺术一章开头沃林格说:“装饰艺术的本质特征在于:一个民族的艺术意志在装饰艺术中得到了最纯真的表现”,让我不由联想到中产阶级或暴发户喜欢挂在房子里的...
评分1.沃林格认为,“艺术意志”是人从事艺术创作的本质,完全独立于客体对象和艺术创作方式而自为形成,具体表现为形式意志。最终这种形式意志被沃林格用来解释“抽象”活动中的风格问题…… 如此一来,艺术活动和制约艺术活动的因素就被割裂开了。在论述过程中,艺术意志既是先验...
评分最为学习美术史的学生,这本书可谓是必读书,可以极大的受到启发,曾经有同学推荐,我却没有及时读,真是后悔....里面有太多可说的,所以还是推荐大家读一下,不过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什么问题,读的时候有些句子要想好久才理清楚是什么意思..
评分波普尔提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努力,就是为了说明,形而上学是一堆没有价值的假问题。我觉得其关键问题在于,形而上学研究问题的方式不对,要么是在语言上玩一些文字游戏,要么是利用一些不科学的方法来创作一种理论。本书的作者就是后一种,跟德里达、科利这些人一样,学会了用...
评分这本经典是艺术评论史上的奇迹,甚至可以说,有了这本书之后,世界上才真正算是有了“艺术评论”这门独立的学科。在我的艺术理论书单里,《抽象与移情》是理所当然的榜首。让我觉得愤恨的是,这么重要的书的中译本(也就是王才勇的译本)居然在1987年出版之后没有再版过,...
图书标签: 艺术 艺术理论 美学 沃林格 艺术史 心理学 威廉•沃林格 德国
沃林格的这部早期著作是从情致的反命题出发的,抽象与移情的对峙构成了全书的结构,全书的论点和框架均由这个对峙而来。抽象是一个至上的艺术律令,沃林格首先是单纯作为移情的对立面而否定性地去界定这个概念的。至于移情这个概念,沃林格则是从立普斯的美学中吸收而来的,但他与立普斯不同 ,他不认为移情是我们面对对象的审美态度以之为前提条件并始终以其为特征的普遍原则,他更多地是把移情描述为这样一种审美态度,这种审美态度仅仅适用于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以及一切以之为传统的艺术作品和面对这种艺术作品的观赏者的态度,因而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这种极具人性意味的向自然的移情并不是天生自在的,而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而且,尤其是由艺术所催发出的东西。
◎通过本书,读者可以触及到一个纲领性的核心,这不仅是艺术学和美学方面的核心,而且也是艺术史和艺术批评方面的核心。
◎出版之后短短十几年内,该书不断得到重新再版和修订,这本著作成了表现主义时代最杰出的艺术学文献。
金城出版社同系列作品还有:
《席勒美学信简》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33436/
《弗洛伊德论美》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387860/
《文明的忧思》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407815/
关于以平面展现立体的部分,似乎也适用于电影。
评分《抽象与移情》后遗症:如果你心中涌起巨大的不安,只有“这世上唯一完全符合彻底对称法则的圆形”才能让你获得幸福,那么你是抽象派;如果你在“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奇特对抗和均衡中,展开其特定轨迹并回复到原点,富有生气的线条而构成的圆形“里获得了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你就是移情派。
评分哈,德勒茲多次提到此書,譯者還是Annie的導師大人,想念Annie同學呢
评分: J0-05/3144
评分很有见地!但是为了阐释早起艺术的抽象风格而把模仿自然视为非艺术似乎值得商榷。
抽象与移情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