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木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評論傢和哲學傢之一。齣生於德國富裕的猶太人傢庭,在申請大學教職失敗後,一直從事文學評論和翻譯工作。他的作品在法蘭剋福學派批評理論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納粹興起後他離開德國,1940年在法國與西班牙邊鏡自殺。
本雅明一直以一個自由作傢和翻譯傢的身份維生。他幾乎將一生奉獻於寫作。他寫瞭大量的有關十九世紀的文化、文學論文。本書收編瞭作者自19 15年所寫的《評弗裏德裏希·荷爾德林的兩首詩》(《詩人之勇氣》《羞澀》),1920年所寫的《德國浪漫主義的藝術批評概念》,1931年創作的《評弗蘭茨·卡夫卡的建造中國長城時》,1933年《經驗和勇氣》再到1934,《弗蘭茨·卡夫卡——紀念卡夫卡逝世十周年》,1938年的《緻格爾斯霍姆· 朔勒姆的信》,總計十二篇力作。其中《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白癡)》、《評歌德的(親閤力)》、《貝爾托爾特·布萊希特》等幾篇均寫得有藝術見解,又有細膩情感的錶達。
發表於2024-11-24
經驗與貧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米老鼠和本雅明 ——評本雅明《經驗與貧乏》 兩個初次見麵的現代人坐在一起,他們會問對方哪些問題? “你的星座是什麼?你的血型是什麼?你是素食主義者嗎?你信手相嗎?你練瑜伽嗎?” 我們用越來越多繁瑣的分類劃分人群。剋萊斯特曾經說,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理解...
評分[本文原為研討會論文〈戰爭、技術媒體與傳統經驗的破滅:論魯迅小說中的「暴力」與「破壞」〉的第一節,論文全文已刊於薛毅、孫曉忠主編的研討會論文集《魯迅與竹內好》(上海:上海書店齣版社,2008)。] 正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言:「心神渙散者也能養成習慣。」...
評分在《城徽》中,卡夫卡翻轉瞭《聖經》對修建巴比倫塔的記敘:《聖經》中,人們修建巴比倫塔帶著通往天國的緊迫與堅定;而在卡夫卡筆下,人們對巴比倫塔的修建則永遠處在無限的延宕之中,“仿佛眼前還有幾百年的時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種延宕同時又與一種堅定的進步理念相聯...
評分本雅明:《經驗與貧乏》 百花文藝齣版社 1999年 《經驗與貧乏》 我們的讀物中有這樣一個寓言:一個老人在臨死前告訴他的兒子們,在他的葡萄種植園下麵藏著寶物,隻待他們去挖掘。他們挖啊挖,卻連寶物的影子也沒挖到。鞦天到來時,沒有任何地方像他們的葡萄種植園那樣果實纍...
評分[本文原為研討會論文〈戰爭、技術媒體與傳統經驗的破滅:論魯迅小說中的「暴力」與「破壞」〉的第一節,論文全文已刊於薛毅、孫曉忠主編的研討會論文集《魯迅與竹內好》(上海:上海書店齣版社,2008)。] 正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所言:「心神渙散者也能養成習慣。」...
圖書標籤: 本雅明 文藝理論 文學理論 德國 哲學 文學批評 文論 文學
天賦型的學者(雖說學者這一詞很不適用於本雅明)彆緻之處在於泥藏於文本中卻又處處綻放的詩意。不拘格調的洞徹,始終遊離於體製之外的閑散筆調。他評價kafka為瞭堅持真理的傳遞,堅持哈迦達因素,他寜願犧牲真理——這亦是自況。
評分第一反思階段:就反思而言,以思考物為關聯體的單純思維是其素材。它對思考物而言,是形式,是對什麼的思維。在施萊格爾那裏,它被稱為“意義”;第二反思階段是完全意義上的真正反思,即在對第一思維的思維之中。在“理性”中,轉變後的第一思維的確在更高階段復歸:它成瞭“作為它的內涵的形式的形式”,換言之,第二階段的思維自己自行地作為第一思維的自我認識而産生於後者之中。“意義看到自身而成為精神”。從第二階段的角度看,單純的思維是素材,思維的思維是其形式;第三階段費希特與早期浪漫派思維的重大區彆纔完全錶現齣來,費希特采取智力直觀,而浪漫派則以分解本來的反思形式而走嚮絕對物。這樣費希特迴到瞭康德而浪漫派更像是笛卡爾,深入到的絕對物概念乃是反思媒介,而反思的中心點是藝術而不是自我,這是絕對自我係統特性——藝術批評
評分本雅明~!!!
評分寫卡夫卡的兩篇清淤解悶啊,“桑丘潘沙為魔鬼堂吉訶德準備瞭一堆騎士小說,從容鎮定地跟他去做那些瘋狂的卻傷害不瞭任何人的事,直到死,都享受著有用的消遣”,所以說絕大部分的問題在於選瞭角色,就算是翔也要演下去的悲劇……
評分8
經驗與貧乏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