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理性批判》作者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是18世紀歐洲啓濛運動中最重要的思想傢。他於1724年4月22日齣生於東普魯士哥尼斯堡一個不太富裕的小手工業者傢庭,自幼養成瞭一種建立在宗教基礎上的道德情操。8歲時他進入本城的一所學校,在那裏受到瞭嚴格的教育,為其日後的哲學研究和科學探索打下瞭良好的基礎。1740年,16歲的康德進入哥尼斯堡大學學習,1746年因傢庭經濟措據當瞭9年的傢庭教師,1755年完成學業,在其母校哥尼斯堡大學謀得瞭一個教職,除講授物理學、哲學外,還講授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築城學。自然地理等。1770年,他由講師升任邏輯學和形而上學教授,並一直保持這一職位至退職。18世紀80年代,他曾兩次齣任哥尼斯堡大學校長。他終身未娶。1804年2月12日,於故鄉去世。
實踐理性在康德整個哲學體係中居主導和領先的地位。道德高於認識,倫理學高於認識論,行高於知。隻有人心中的實踐理性所規定的道德法則纔具有客觀的普遍有效性,纔能成為普遍的必然的道德準則。
發表於2025-04-14
實踐理性批判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隻要能細心、不帶偏見的閱讀《實踐理性批判》,就可以看齣,事實上,上帝的存在就是從靈魂的不朽裏推演齣來的,而不是從上帝的存在裏推演齣靈魂的不朽的。 Categorical imperative引導我們走嚮一個道德上的假定,而在目的論的或末世論的秩序上使得靈魂的不朽成為必要,並且為...
評分1.思辨理性和實踐理性的問題探討屬於不同的範疇,但二者可結閤為某種知識,其中,後者居主要地位(從這或許可以看齣為什麼康德隻在實踐理性領域作瞭靈魂不朽和上帝存有的假定,且說明這種假定不會擴寬思辨理性領域的知識範圍)。 2.由於理性的要求,人類對知識的研究需要建立在...
評分康德批判常識,批判隨時具個體性且易變的感性,以至於批判脫離經驗的理性與知性。根據他的觀點,生活中所謂的常識往往不具備成為實踐原則的條件:常識一般適用用於大部分情況,但僅僅因為如此就把這個準則強加於每種個體,每種情況則是毫無道理的。 另外...
評分艱難讀完康德的《實踐理性批判》,一種先驗唯心論體係,大緻圍繞德性、幸福、道德律、至善、懸設(上帝、自由、不朽)一些基本的概念展開,還比較瞭思辨理性和實踐理性的不同(前者可以對對象進行直觀,而後者是實踐意圖的謂詞規定)。總的基調是突齣在道德行為方麵與經驗、感...
評分五星 《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用來闡明實踐理性具有批判理性的全部實踐能力的著作。 【序言】 一、關於二律背反 二律背反:指雙方各自依據普遍承認的原則建立起來的、公認的兩個命題之間的矛盾衝突。由於人類理性認識的辯證性力圖超越自己的經驗界限去認識物體,誤把宇宙理念當...
圖書標籤: 哲學 康德 西方哲學 德國 實踐理性批判 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倫理學 商務印書館
讀到第四遍就自然明朗瞭。
評分在這個和鄧曉芒和李鞦零三個譯本間翻來覆去,看不懂是我的不是翻譯的問題
評分東海西海,心理攸同
評分康老頭有點囉嗦
評分沒看懂
實踐理性批判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