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可•博藍尼(Michael Polanyi,1891-1976)
出生於布達佩斯的物理化學家與哲學家,早期研究領域包括醫學、量子力學與熱力學。在移居英國後,研究興趣轉向社會科學與哲學。著作包括《科學、信仰與社會》(Science, Faith and Society)、《自由的邏輯》(The Logic of Liberty)、《意義》(Meaning)、《致知與存有》(Knowing and Being)及《科學思維與社會現實》(Scientific Thought and Social Reality)。
发表于2025-01-28
個人知識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是波兰尼在1958年首先在其名著《个体知识》中提出的。波兰尼之所以提出默会知识,是对传统的实证主义将知识看成是完全客观的、静态的一种挑战。因为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人们用客观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来看待知识,认为知识都是明确的,可表达...
评分摘要:在波兰尼看来,西方传统教育体制过多地强调了可言传的知识—概念体系,而没有真正关注培养受教育者的不可见的素质和存在能力。人们的实践技能、生活感知和言说阅读活动之所以得以发生,从根基上看,都依存于一种决定性的隐性意会整合力量。这也就是人所独有的综合预期能...
评分中国应该如何崛起?如何从先进国家汲取经验?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出版《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一书,讲到中国人买走德国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在多特蒙德的钢厂的故事: “钢厂的设备早就运走了。安装在60米高厂房内的顶吹氧转炉,加工卷板长度...
评分10年前偶然在学校图书馆开学清理旧书时买到的,那之前有哈耶克和林毓生在他们各自书中的推荐,几周前有同事提起这本书作者哥哥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说从那里看到了信仰,就向她推荐这本书,前天自己从书架上拿下来再翻看时,比10年前明白得多了,不过还有很多细节说不清...
评分摘要:在波兰尼看来,西方传统教育体制过多地强调了可言传的知识—概念体系,而没有真正关注培养受教育者的不可见的素质和存在能力。人们的实践技能、生活感知和言说阅读活动之所以得以发生,从根基上看,都依存于一种决定性的隐性意会整合力量。这也就是人所独有的综合预期能...
图书标签: 哲学 哲學 Michael_Polanyi 认识论 knowledge epistemology 認識論 知识
自休謨與洛克以來,客觀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正的知識必須經得起經驗的檢驗,不得超越經驗,如果知識與經驗衝突,人們必須隨時準備拋棄這種「知識」。依據這種認識論,我們必須盡力排除求知過程之中的個人係數,才能達至完全客觀的理想。博藍尼認為,這種以主客觀分離為基礎的認識論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是有害的。事實上,求知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個人懷著責任感與普遍性意圖、從啟發性前兆不斷趨近真實的過程,一旦缺少了個人的求知熱情與參與,任何有意義的知識都無法獲得。而個人對求知的寄託、科學社群對知識主張的共識,以及社會對自由思維的尊重,都是人類知識增長過程中環環相扣的要素。
嚴密的理路、詳盡的論證,《個人知識》所呈現的,不僅是一個科學家對自己志業的熱情與省思,更是一個公民對自由社會的忠貞與執著。
《形上學評論》(Review of Metaphysics):「這本書的智慧與敏銳度使得它成為認識論學者必讀的作品。」
菲利普•瑞夫(Philip Rieff):「方法論學者近來不斷試圖擺脫科學傳統的客觀性教條,在這些嘗試裡,博藍尼教授的著作是最為傑出的......。對於關心這個問題的讀者,英文世界裡沒有其他書籍比得上《個人知識》。」 --《一位論記事》(The Unitarian Register)
这一版就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但做了少许修订:1)某些专有名词(如「识知」变为了「致知」);2)增加了中英对照。我自己的感觉是,除了原书涉猎太广,需要借助中文对照理解科学名词之外,读英文版就可以了。此外,不论哪个中文版都没有索引,遗憾。
评分这一版就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但做了少许修订:1)某些专有名词(如「识知」变为了「致知」);2)增加了中英对照。我自己的感觉是,除了原书涉猎太广,需要借助中文对照理解科学名词之外,读英文版就可以了。此外,不论哪个中文版都没有索引,遗憾。
评分Polanyi家族專出天才啊...Karl Polanyi的堂弟。本書成於1958年,正是對科學主義滲透到處理「人」之知識的人文學門中,強力批判反思之作。
评分2016年1月6日读毕,应该最早读的复印版(记不清了)。后来,在孔夫子旧书网搜索发现这本书炒作到了200多元。而我非常幸运的从一位河南老师手中以不到50元购得,这位老师当时说,书送有缘人。这本书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要找时间重读(2017年1月4日补记)。
评分这一版就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但做了少许修订:1)某些专有名词(如「识知」变为了「致知」);2)增加了中英对照。我自己的感觉是,除了原书涉猎太广,需要借助中文对照理解科学名词之外,读英文版就可以了。此外,不论哪个中文版都没有索引,遗憾。
個人知識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