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出生于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台北、海德堡等地学习东亚艺术、欧洲艺术、汉学、日本学。
1969年以《清代的篆书》论文获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博士,随后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修学。
1975-1976年供职于柏林国立博物馆、东亚艺术博物馆,1976年在科隆大学任教授,同年执教于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系,任系主任兼艺术史研究所所长,1978年任哲学历史学院院长。
雷德侯还是德国东方学会会长、柏林学术院院士、德意志考古研究所通讯员、海德堡学术院院士、英国学术院通讯院士。曾任剑桥、芝加哥、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或特约研究员。
其主持的展览有紫禁城的珍宝、兵马俑大军,日本与欧洲,中国明清绘画等。著《米蒂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兰与石——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藏中国书画》,《万物》于2002年获列文森图书奖。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对亚洲艺术史的贡献荣获巴尔赞奖。
发表于2024-11-21
万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工艺过于注重自身修养和师承,少有这样以科学的态度进行体系化的研究。这是现代世界的必然趋势。我相信我们有很多学者正在做这样的事情,我们早晚有一天会看到以现代科学语言解释的我们问话的层层面面,当然,我希望里面包含分子生物学层面的中医研究 ...
评分一天时间翻完了 排版插图都很赞 特别是用西方思维和表达方式来看中国传统 能解释清楚很多我国文化里暧昧不清的东西 最后的跋总结的特别好 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方法论 具体细节案例倒是其次的 作者能找到模数化这样一个把中国文化串起来的点功力深厚
评分汉字是表意符号,记录的是词语的意义而不是发音。 为什么不用字母?雷德候说,因为中国人不愿将他们珍爱的文章付之于口语稍纵即逝的发音。 不同的发音,会导致沟通的难度和表意的差别,而中国繁难的文字系统允许有教养的精英阶层阅读千年前的古文,以及口操他们听不懂的方言的...
评分德国人出名严谨精确,故此书不见得有趣,但确实极尽细致入微之能事。 外国汉学家往往比中国汉学家更迷中国文化,加上相对较强的分析和论述思维,使得一本讲述中国艺术史的论著,撇开了满是令人头热的术语的常见弊病,描绘得言之有物,环环相扣,而最终的论点,也通过反复的小...
图书标签: 艺术史 艺术 雷德侯 海外中国研究 文化 历史 中国 海外汉学
作者从多个方面,既依照历史的线索、技术发展的过程,也依照艺术的门类、材质工艺的区别,深入到中国文化与审美观念的层次,分析了中国的艺术与工艺,揭示出中国艺术史中最为独特、最为深厚的层面。作者说明了中国的艺术家不似他们的西方同行,不寻求忠实的再现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创造出成千上万甚至无限的艺术品。他也为读者指出,模件的思想如何贯通了中国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国宗教以及关于个人自由的思想。
本书将带领读者在中国艺术与文化之中做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了中国艺术家是在一个多么复杂的体系之中,生产出成批的艺术品。这个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国之思想观念——宇宙是由万物所构成。
重读了一遍。
评分盛赞翻译和注释,很多译者注十分用功,便于人追本溯源。书本身,关于墓葬、兵马俑、梁木结构、书法的材料之前在别的地方读过,但雷德侯从“模具”入手的切入实在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显而易见因此非常nachvollziehbar,但在材料的处理上很有难度。一以贯之的美术史的书写必然要面临某种强加的“理念”对于事实和样本的裁剪。雷德侯处理的很好,它并没有将模具一词限死在机械复制的角度,而是变成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在手工复制和机械复制甚至在文人画中展现了微妙的差异和匠人的创造力。并借此将这种“匠人”的流水线制作和西方工业发展与西方艺术观对比,没有忽略工艺美术和文人艺术中任何一个方面,非常的独到。另外梁木结构的那篇,看着日本对木建构的修复工作,再想一想不知何时就要倒下的应县木塔,真是伤心啊。
评分没人不认识的福、寿作为字还是作为符号被认识/营造法式和金简的活字印刷手册目的不是指导施工而是建立一套标准帮助工程负责人控制生产
评分盛赞翻译和注释,很多译者注十分用功,便于人追本溯源。书本身,关于墓葬、兵马俑、梁木结构、书法的材料之前在别的地方读过,但雷德侯从“模具”入手的切入实在对于中国人来说十分显而易见因此非常nachvollziehbar,但在材料的处理上很有难度。一以贯之的美术史的书写必然要面临某种强加的“理念”对于事实和样本的裁剪。雷德侯处理的很好,它并没有将模具一词限死在机械复制的角度,而是变成一个元素,这个元素在手工复制和机械复制甚至在文人画中展现了微妙的差异和匠人的创造力。并借此将这种“匠人”的流水线制作和西方工业发展与西方艺术观对比,没有忽略工艺美术和文人艺术中任何一个方面,非常的独到。另外梁木结构的那篇,看着日本对木建构的修复工作,再想一想不知何时就要倒下的应县木塔,真是伤心啊。
评分最后两章略弱。273页郑燮的三枚印章并不相同,第二枚为“郑燮”,一三为“郑板桥”。
万物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