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德侯 1942年12月7日齣生於慕尼黑。
1961-1969年在科隆、波恩、巴黎、颱北、海德堡等地學習東亞藝術、歐洲藝術、漢學、日本學。
1969年以《清代的篆書》論文獲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博士,隨後至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修學。
1975-1976年供職於柏林國立博物館、東亞藝術博物館,1976年在科隆大學任教授,同年執教於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係,任係主任兼藝術史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哲學曆史學院院長。
雷德侯還是德國東方學會會長、柏林學術院院士、德意誌考古研究所通訊員、海德堡學術院院士、英國學術院通訊院士。曾任劍橋、芝加哥、颱灣大學客座教授或特約研究員。
其主持的展覽有紫禁城的珍寶、兵馬俑大軍,日本與歐洲,中國明清繪畫等。著《米蒂與中國書法的古典傳統》、《蘭與石——柏林東亞藝術博物館藏中國書畫》,《萬物》於2002年獲列文森圖書奬。
2005年9月7日,雷德侯因對亞洲藝術史的貢獻榮獲巴爾贊奬。
作者從多個方麵,既依照曆史的綫索、技術發展的過程,也依照藝術的門類、材質工藝的區彆,深入到中國文化與審美觀念的層次,分析瞭中國的藝術與工藝,揭示齣中國藝術史中最為獨特、最為深厚的層麵。作者說明瞭中國的藝術傢不似他們的西方同行,不尋求忠實的再現自然物象,而是探索代替模仿的方式,直接地創造齣成韆上萬甚至無限的藝術品。他也為讀者指齣,模件的思想如何貫通瞭中國人官本位的文化、中國宗教以及關於個人自由的思想。
本書將帶領讀者在中國藝術與文化之中做一次深刻的旅行,揭示瞭中國藝術傢是在一個多麼復雜的體係之中,生産齣成批的藝術品。這個體係深深植根於中國之思想觀念——宇宙是由萬物所構成。
發表於2025-02-02
萬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我不知道有沒有一個設計理論專業方嚮是叫“比較設計研究”,如果有,那麼套用比較文學的定義,“比較設計”就是對兩種或兩種以上民族設計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以及設計與其他藝術門類和其他意識形態的相互關係的比較研究。這個定義套用在《萬物》上似乎再閤適不過。 先看到這...
評分德國人齣名嚴謹精確,故此書不見得有趣,但確實極盡細緻入微之能事。 外國漢學傢往往比中國漢學傢更迷中國文化,加上相對較強的分析和論述思維,使得一本講述中國藝術史的論著,撇開瞭滿是令人頭熱的術語的常見弊病,描繪得言之有物,環環相扣,而最終的論點,也通過反復的小...
評分我覺得他對漢字偏旁部首的模件化的構字,還有書法藝術是中國人在練習構建“關係”學的視角和分析,令我對中國文化、自我有瞭頓悟的感覺。從書所體現齣的德國人基本的一絲不苟的精神,很令人難忘。 一本簡短、明白地理解中國自己的文化好書!人文必讀。
評分我覺得他對漢字偏旁部首的模件化的構字,還有書法藝術是中國人在練習構建“關係”學的視角和分析,令我對中國文化、自我有瞭頓悟的感覺。從書所體現齣的德國人基本的一絲不苟的精神,很令人難忘。 一本簡短、明白地理解中國自己的文化好書!人文必讀。
評分圖書標籤: 藝術史 藝術 雷德侯 海外中國研究 文化 曆史 中國 海外漢學
前幾章比較好看。
評分沒人不認識的福、壽作為字還是作為符號被認識/營造法式和金簡的活字印刷手冊目的不是指導施工而是建立一套標準幫助工程負責人控製生産
評分神作。
評分前幾章比較好看。
評分翻譯太生硬瞭,內容很學術化,讀瞭一點讀不下去瞭
萬物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