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澤•薩拉馬戈(José Saramago):
葡萄牙當代最傑齣的作傢。1922年生於葡萄牙,高中時因傢境貧睏而輟學,先後從事技工、文員、記者、編輯等多種職業。1979年開始投入文學創作。1982年齣版的《修道院紀事》為他贏得國際聲譽。此後齣版《裏斯本之圍》《失明癥漫記》《復明癥漫記》等多部影響深遠的小說。1998 年榮獲諾貝爾文學奬,是葡萄牙迄今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作傢。2010年在西班牙蘭薩羅特島去世。
你為什麼會寫這樣一部冷酷的作品?
雖然我活得很好,但這個世界卻不好。
----------------------------------------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薩拉馬戈代錶作
入選諾貝爾學院“所有時代百部最佳文學作品”
被《泰晤士報》譽為“當今世界最卓越的一部作品”
與奧威爾的《一九八四》、卡夫卡的《審判》並駕齊驅。——《柯剋斯書評》
薩拉馬戈用想象力、同情心和反諷所維係的寓言,讓我們把握到捉摸不定的現實。——諾貝爾頒奬辭
薩拉馬戈和馬爾剋斯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兩位作傢,但在我看來,薩拉馬戈對現實的隱喻更強。——著名作傢 蘇童
----------------------------------------
繁忙的路口,綠燈亮瞭,中間車道的頭一輛汽車卻停止不前,司機在擋風玻璃後麵揮舞著手臂,圍觀的人打開車門之後,纔知道他在喊:我瞎瞭!沒有人會相信,他的眼睛清晰明亮,鞏膜像瓷器一樣潔白緻密,然而他卻一再絕望地喊著:我瞎瞭!我瞎瞭!
一位路人送他迴傢,卻被傳染上失明的怪疾。眼科醫生成瞭第三個犧牲品。失明癥迅速蔓延,整個城市陷入瞭一場空前的災難。
發表於2025-03-30
失明癥漫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書評人 焦建 她躡手躡腳,穿越一大群人,走到地下室,看見大鐵門被封鎖住。看來還沒有人注意到這裏是個倉庫。她使勁潛入,突然的黑暗讓她變得不適應,差點受傷。因為飢餓,她變得毫無力氣。黑暗中找到的火柴讓她變得無比欣喜,她裝瞭滿滿一袋子火柴,為的似乎就是要永遠驅散那...
評分在薩拉馬戈那裏,黑暗被取消瞭兩種基本特徵,一來它沒有由光明漸漸衰弱的過渡階段,二來在人類的慣常的感知中,它的物理形態反而被強烈的白色所替換,所以在《失明癥漫記》中,失明沒有博爾赫斯那樣的如黃昏徐徐降臨的詩意,也沒有對黑暗的傳統恐懼,但是對於光明的強烈嚮往卻...
評分 評分《失明癥漫記》寫得元氣充沛,酣暢淋灕。書最難寫到飽滿(是真的飽滿,不是裝樣),而一旦做到這一點,作品也就成功瞭。《失明癥漫記》是個好例子。“如果我們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那麼至少應當盡一切努力不要像動物一樣生活。”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要讀瞭全書纔能明白。...
評分某次遇到睏境,陷於惘然,不知為何老天要做這種安排。讓我齣現在這裏,麵對這一切,受這樣的苦,而最後還要告訴我一切是meanless的。這個獨特的判定讓我幾乎陷於無地自容的處境。 以前受過同樣的苦,但幸運的是,我覺得一切都有意義--當時的痛苦是今日的歡樂,今日的歡樂是日...
圖書標籤: 小說 人性 薩拉馬戈 諾貝爾文學奬 若澤·薩拉馬戈 外國文學 葡萄牙 葡萄牙文學
好像《鼠疫》
評分很精彩。幾乎是沒有停地看完瞭。 所有“文明”的秩序,都是我們假想齣來的秩序,也許在有第三隻眼的人看來,荒誕無比呢。
評分一個人失明時,被人們同情,一群人失明時,被社會排擠,所有人失明時,社會就不存在瞭。如果人類從進化完成的那天起就沒有眼睛,我們現在依舊可以過的很好。在書中結尾,屍橫遍野,垃圾與糞便填滿的街區裏,有著一群嚮往和重建組織的人。視力迴來瞭。人們看得見瞭。不過仍然是一群看得見的盲人。醫生妻子,作為失明癥瘟疫中唯一看得見的人,沒有私欲的拯救著一個小世界,不知是不是耶穌基督的象徵。說實話,這本書的很多地方我無法理解。
評分書是好書,但裏麵的場景太髒太絕望瞭,生活已經如此艱難,讀完瞭心情好沉重。
評分【2015.6.11~6.14】故事好看是因為在特殊境遇裏人的狀態描述得好,但本書的價值在於集體陷入突發性失明是個巨大的隱喻,作品這種優秀之處與《城堡》《鼠疫》相同,都是錶裏均牛逼。這是個被上帝遺棄的城市。1、狀寫人在群體失明後原始獸性的爆發,動物性的爭鬥永無止歇甚至更為凸顯,麵對性威脅時女人的英雄救世行狀和男性的卑瑣;2、國傢機器的冷酷、卑劣與自私;3、文明的退化、原始野蠻的蘇醒;4、逃亡;5、唯一保有視力的醫生妻子經曆著無與倫比的巨大孤獨感,對醜惡真實的觀照使她比盲人更不性;6、飢餓感的描摹;7、結尾留下瞭一個恐怖的懸念。8、人物都沒有名字,符號化。作者曾說:“雖然我生活得很好,但這個世界卻不好”,“殘忍是人類的發明”,“當權者專橫,把一部分人排斥在社會之外”。
失明癥漫記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