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S.艾伦(John S. Allen) 美国南加州大学“栋赛夫认知神经科学成像中心”和“脑与创造力研究所”的神经人类学家。艾伦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本科和研究生学业,在奥克兰大学人类学系担任教职的数年间,他曾于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帕劳群岛和新西兰进行心理生理学和神经分裂症演化的田野调查。1998年,艾伦开始跟随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夫妇领导的认知科学研究组开展人类神经解剖学研究。
陶凌寅 文学硕士,科普、科幻译者。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对心理学、神经科学亦有兴趣,现为科幻图书编辑,居于北京。
发表于2024-11-22
肠子,脑子,厨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我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赶上物质匮乏的尾巴,虽没有感受过真正的饥饿,但也经历过限量供应。对那个时代的鲜明回忆之一,就是猪油渣的美味。炸过的猪油会产生块状的油渣,这些酥脆的油渣成了中午佐餐的一道美食。多年以后,我已经开始发愁腰上的赘肉,习惯在超市买食品前,先...
评分还记得刚到美国没半年就迎来了人在异乡第一个春节。同届的同学中有一半来自北方,于是就说好去其中一家包饺子过年。我对新年本身并没有太浓郁的感情,对坐在餐桌上听长辈吹嘘这件事情也没有什么好感。更何况作为一名南方人,饺子于我只是一种救急的速食食品,抑或是一时兴起尝...
评分响应编辑号召把这篇发在果壳上的略专业文章(http://www.guokr.com/blog/482926/)在豆瓣也贴一份,如果太专业了求勿抛砖!_(:з」∠)_ 这个月受果壳阅读编辑之托为神经科学家约翰·艾伦(John S. Allen)的新书《肠子,脑子,厨子》(The Omnivorous Mind: Our Evolving Rela...
评分讲吃的书有无数那么多,都挺好卖的。讲科学的书少一点,但也很多,不过大多数都没人买。这是一本科学的书,和吃沾上边以后,就变得更加好卖了。 图书市场难道是吃货占据的吗?不应该啊,吃货哪会去看什么书。应该说,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你是大儒还是平民,你都逃不出吃货的品质...
评分响应编辑号召把这篇发在果壳上的略专业文章(http://www.guokr.com/blog/482926/)在豆瓣也贴一份,如果太专业了求勿抛砖!_(:з」∠)_ 这个月受果壳阅读编辑之托为神经科学家约翰·艾伦(John S. Allen)的新书《肠子,脑子,厨子》(The Omnivorous Mind: Our Evolving Rela...
图书标签: 科普 饮食 美食 人类学 果壳阅读 文化 科学松鼠会/果壳 想一口气读完的书。。。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食谱和饮食文化背后,是不是隐藏着一种有关食物的本能,一种全人类共有的味觉体验?有没有一种“食物理论”决定着我们会选哪些东西来吃,决定我们认为吃多少才算饱,决定我们爱吃什么零食?神经人类学家约翰•艾伦觉得有。在这本书里,他探索了味觉的演化基础,以及共同的认知基础何以衍生出世界各地纷繁复杂的饮食文化。
人类食用的植物和动物种类非常广泛,但与其他杂食动物不同,我们吃饭时用到的不只有舌与胃,还有脑。味蕾能够体现人类的自然史,我们是独一无二的超级杂食者。
这本书的素材来自食物历史、厨师、人类学家和神经科学家,艾伦先是描绘了我们最原始的祖先的食谱,探索了烹饪在大脑演化中的作用,随后将笔锋转向当代吃货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书中探究了对食物的厌恶与喜好、给食物加上“好”和“坏”标签的强迫性需要、健康食物金字塔的膳食偏差,还对吃这件事进行了跨文化比较。
例如,为了解释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喜欢吃酥脆的食物,艾伦先是考察了人类的近亲食用昆虫的习惯。他还提示,咬碎酥脆食品的声音可以丰富感官体验,避免吃饭时的乏味。另外,对健康不利的油炸食品却会让我们获得犯错般的快感。事关吃喝,决定味觉的绝不是单一因素。
如果说语言反映了人脑独特的高级智慧,食物在此方面也毫不逊色。这是一本能够让人思考的书,让大家能更深刻地认识人和食物的关系,更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吃、吃什么以及怎么吃,并更深入了解我们的过去,同时思考人类的将来。
——薛贵 北京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认知神经科学家
这本书告诉你的,是“人类为什么喜欢这样吃”。不明白这些,并不会影响你享受美味,但明白了这些,可以让你谈起吃来与众不同,在吃货中上升几个等级。
——云无心 科普“《吃的真相》系列”作者
艾伦结合了演化与现代生物学研究,做出了一桌有关人类饮食习惯的盛宴,桌上满是新鲜想法。这本书以迷人的笔触揭示了食物的深层意义。
——理查德•兰厄姆(Richard Wrangham) 哈佛大学人类学家
书里有多如牛毛的有趣信息:我们为什么爱吃酥脆的食物,食物如何推动演化……这是取道餐盘的人类史之旅。
——Jesse Rhodes,史密森尼杂志美食专栏作者
我们的大脑总是会被食物吸引,耽迷于复杂的食谱,眼馋巧克力……艾伦以精神上的味觉偏好作为透镜,讲述生物学和文化历史的故事,他的武器是人类学、食物历史和作为厨师的经验。书中涉及对食物的渴望与厌恶、文化取向与节食,内容丰盛。
——《自然》
艾伦是个科学家,这就是说,他对食物的文化史——比如说腌黄瓜怎么从东欧迁移到纽约——兴趣不大,他感兴趣的是“干货”。他的工作就是观察大脑扫描图,看看要求被试者想着不同的食物时,他们的哪部分脑区会被激活。由此,他能把如今人们对食物的偏好镶嵌到生物演化的漫长征程中。
——Kathryn Hughes,历史学家,作家
谈人类吃食物进化方面的例子,挺有趣的。
评分凑出一本书
评分咖啡因可以提高记忆力,吃高热量,嘎嘣脆,mix吃法是人类的天性。书写的颇为学术,有点像综述论文…
评分整本书试图写得很学术,但是给出来的结论却不过瘾,又试图通俗一些,但是这种强装出来的幽默,哎……不要也罢。不过料也总算有一些,不太出彩罢了。比如,为什么喜欢脆?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爱吃昆虫——嘎嘣脆,鸡肉味儿!大脑是个高能耗的设备,那么靠什么供能呢?吃肉就是大脑爱的供养。但是肉总共就那么多,脑子大了,其他设备就要缩水,缩什么呢,就让肠胃短一点好了,于是咱们的消化能力也就基本告别生食了。厌食症有时候可能真是精神导致的,就是咱们自己改变了脑内的多巴胺奖励机制,不吃饭竟然成了件高兴事,看来电视广告和有时候能达到和毒品一样的功效啊。书里说脂肪和胆固醇被妖魔化了,但是例证不多,不过最近美国新发布的饮食报告就真的说胆固醇可以随便吃了,因为吃下去的和血液里的胆固醇其实是两回事……
评分2014029,活生生的科普读物啊~
肠子,脑子,厨子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