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卡伦•霍尼(Karen Horney,1885-1952),美国德裔女精神分析学家。
1912年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而后求学于弗洛伊德的朋友亚伯拉罕(Karl Abraham)。1932年移民美国。卡伦•霍尼今日已被公认为是与阿德勒、荣格、兰克、弗洛姆等齐名的西方当代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她的重要著作有《精神分析新法》(1939)、《自我分析》(1942)、《我们内心的冲突》(1945)、《神经症与人的成长》(1950),以及她去世后整理出版的《女性心理学》(1967)等。
发表于2025-02-01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一、【提要】 1.结合案例,分析神经症的结构、要点、内心过程。 2.指出神经症的内心过程基础上,分析该内心过程(之中的自负系统)与人际关系的交织。 3.谈作者的解决方案、理论思考。 二、【脉络】 确实较难梳理,欢迎纠错。 1. 文末(P320),对【神经症过程】下定义 2. 前言...
评分曾有段时间特别迷恋K• Horney的理论,以下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 关于她的书。 《精神分析新法》和《女性心理学》对她的学术定位来说非常重要,但不建议普通读者阅读。 《自我分析》文如其名,可读可不读。 如果想读三本:《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
评分《神经症与人性的成长》深入透彻地分析了这样一种竞争性人格: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对于一切外在价值的雄心勃勃、永无止境地追寻荣誉、永不满足地自我要求,却从来不曾接近内心,不曾体会真实的快乐。 从儿童时期开始,由于父母养育和回应的缺陷,以及其他种种不利...
评分 评分图书标签: 心理学 精神分析 神经症 社会心理学 自我成长 卡伦·霍尼 美国 心理
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这本书中,卡伦•霍尼把神经症患者的人际关系倾向划分为“亲近人”“逃避人”“攻击人”三种形式,又称为“自谦型”“脱离型”“夸张型”。常人也会运用这三种模式,但是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这三种倾向都是强迫性的,不由分说的,一旦某一倾向占了优势,则是绝对而不能自由切换的。另外,不同于一切从童年经验里挖掘根源的弗洛伊德,霍尼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指出,神经症系统乃是一个动态的机制,它自成一体,独立并且随时随地发展变化。例如它会被挫伤,然后不经由当事人的意识发现而能自动重生。恰如出卖灵魂给魔鬼的神话所述,神经症患者为获得“永恒”“无限”“伟大”“光荣”,与魔鬼签约,却付出了一生囚禁于内心牢狱的惨痛代价。
在解释人的内心根本冲突方面,霍尼把人的核心矛盾分为两个,一个是“自谦”与“夸张”的倾向间的矛盾,另一个更为根本的也更为隐蔽的,是“理想自我”与“真我”的冲突。在这里,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超我”之克制“本我”,而是大大地向前迈了一步,认为“理想自我”残酷打压“真我”,而“真我”又殊死搏斗顽强求生才是一切的根源。《神经症与人的成长》堪称作者晚年的集大成作品。
中箭无数…给霍尼跪了
评分接受了一场残酷的洗礼。 译本挺好,译者是台湾人,上世纪七十年代译,个别词如吾人、因应、一如大陆用的少刚看到时不大习惯,别的读来都很流畅。 精装500多页,有些厚,书皮半透明纸,拿着看不大方便。
评分先在kindle读了李明滨翻译的前四章,发现划线超上限了,于是到微信读书从头读了贾宁的版本,基本翻译稀烂。忍着用几天读完,画了许多笔记。又把李明滨的前七章再看了一遍洗眼睛。这样意外地刷了几次,整个感觉逐步清晰了。等有空整理笔记。
评分和霍妮的传记一起看的。那些自我挣扎心理细节很精彩。
评分神经症患者已让他自己由内心的战场中撤退出来,其最直接的表现为:他是他自己以及他生活中的旁观者。我已将这种态度描述为解除内在紧张的一般方法。因为超然(不过问他人事物)是他普遍存在且突出的态度,所以他也是别人的旁观者。他生活着,仿若他坐于剧院的座位上,在观看舞台上所扮演的戏剧一般,而且像是看一幕不会令他感到兴奋的戏剧。虽然他未必是位好的观察家,但他可能是最敏锐的。
神经症与人的成长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