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江,1963年生于河北沧县农村,五谷能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少年常为生存担忧。幸好遇到大学重开,得以跻身78级之列。此后38年,辗转五所大学,五次变换身份,十年前落户香港中文大学,兼职华政、南开与浙大。专著半本,论文十数篇;译文三百万字,“三分尘土,七分流水”。近几年受虚荣心驱使,偶尔侈谈治学,奉行启功先生的良心话哲学,不弄玄虚,知有不言,言必有据。
发表于2025-04-17
不发表 就出局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江湖气息浓重,有一些小技巧,但投机取巧不是做学问的大道。书中居然还附赠了一本小书,什么内容呢?全是各路阿谀奉承拍马屁,所谓溢美之词,堪称马屁广告集大成者。我很好奇,这个东西要不要花钱,成本肯定是有的,还是光面彩印,目测成本要好几元的样子,是作者自费赠送?大...
评分李老师的学术论文和专著相当有分量。 不过关于这本书,感觉有些怪。“不发表就出局”一来用危言耸听博人眼球,噱头味道太浓;二来用“局”来比喻学术圈,那是否意味着学者们都是“玩家”? 叫《青年学者论文发表指南》难道不可以么? ========== 全书内容是经验之谈,OK,前...
评分 评分(部分摘录,借以鞭策。) 无论学生、学者,写篇论文都很困难,已经写到八九成的文章,再多加把劲,可能只需要三个月、六个月,就可以在非常好的刊物上发表了。 遵守一个原则,绝不浪费写的东西。 审稿标准 选题重要、研究原创、写作清晰。 判断一个题目对某个期刊是否重要,最...
评分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到底什么样的课题重要,归根到底就是两个标准,第一,他的现实意义是不是重要,这主要靠潜在的顾客,也就是政府,政治家来评价,第二,他的学术意义是不是重要,这主要靠同行,审稿人来评价。”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在发表环节,常常忽视的就是一篇文章的...
图书标签: 学术写作 学术 方法论 研究方法 李连江 写作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
做学问、搞研究离不开发表。但如何发表?有没有标准、有没有方法呢?著名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李连江教授针对年轻学子在学术发表、学术研究与学者生涯等方面最为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析。全书分为六讲,分别从学术期刊的审稿标准、选题、原创、表达、投稿、学者生涯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有术、有道,术道结合。对于年轻学者以及即将走上学术道路的青年学子助益良多,尤其在当下学术体制考核的大背景下,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讲的尤为坦诚。虽然是讲稿,但是文字也修润过,颇为用心。看到政治学学者写文章,讲如何写文章,有的地方比中文系的还讲究,真是无地自容。里面提到汉语的一些性质,比如逻辑往往不在关联词,而在句与句之间;汉语的重点往往在问句,八股文是汉语里面逻辑性最强的文体,都很敏锐。还意外地看到了“换字法”,从日常语汇到隐喻到概念的转换真是一大关键所在。很多东西或许之前读也未必会有什么切身体会,只有在今年这种真感到头悬利剑、无所遁逃的时候,读了以后才会明白作者的用意吧。
评分可以对照着和《不发表就死亡》来看。另,此书读后,收获颇多,对于年轻学人受益良多,次之,附录写的尤为精彩!
评分研究做得好不好是一码事,用什么心态对待自己的事业以及眼界格局的大小是另一码事。曾经许多次引用过李老师的论著,这本书有机会一定找来读读。
评分非常真诚的一本书,好多问题我自己也曾考虑过,但是没有像他这样用心。选题的意义真是需要虔诚地去考虑的,过去曾有老师对我说,只管写下去,不要考虑意义,这真是天大的错误。在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提到自己的导师一篇论文改了102遍,就知道自己的功夫真是下的不够。写论文是门技术,需要认真磨练,述而不作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评分李连江,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专攻农村研究,特别是做农民上访,他根据自身的求学经历和研究经历,对学术研究的方法、写作的技术以及投稿的技巧都进行了现身说法。应该说,这些经验对于后来者有很大的帮助。这本书就如历史专业研读严耕望先生的《治史三书》,学者既要勤奋,又要头脑清晰,后者可能更难。
不发表 就出局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