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所教授。1968-1973年在内蒙古东乌旗插队,1973-1976年在内蒙古农牧学院农机系学习,1979-1982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研究生。1984年、1987年获美国布朗大学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1987年到北京大学任教。1990-1991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1997年、2000年和2006年先后为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基分校和美国杜克大学客座教授。同时受聘为国家行政学院、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等十几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问题、教育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贫困问题等。出版的学术著作有《西藏的人口与社会》(1996,同心出版社)、《民族与社会发展》(2001,民族出版社)、《社会学的应用研究》(2002,华夏出版社)、《民族社会学》(2004,北大出版社)、《民族社会学导论》(2006,北大出版社)、Ethnic Relations in China(2008,中国藏学出版社), Population and Society in Contemporary Tibet(2011,香港大学出版社)等。
发表于2025-01-22
“中华民族是一个”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民族 民族建构 思想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 学术史 人类学 中国研究
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39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益世报》《边疆周刊》发表一篇题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的文章,明确提出中国只存在一个“中华民族”,把中国的汉、满、蒙、回、藏等群体都称为“民族”,是帝国主义分化和瓦解中国的策略和阴谋,“伪满洲国”即是一例。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关于“中华民族”定义的激烈争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费孝通先生曾撰文明确表示不同意见。距离当年那场围绕“中华民族是一个”的争辩已经过去70多年,今天中国固然没有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和瓜分的直接威胁,但一些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中国的“民族构建”(nation-building)究竟应当以“中华民族”为单元,还是以56个“民族”为单元,直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本书汇集了1939年围绕着一议题的重要论文以及对这一争论的回顾文章,希望读者能够了解当年这场大讨论的原貌并思考应如何理解今天中国的民族问题。
如果不加以充分讨论,这些材料有必要搜罗起来出一本书吗?没有。
评分有意思
评分主要是一些文章整理,逻辑或者观点有很大的时代印记和个人印记,也有不好理解或者重复、混乱的地方。大致可以梳理出“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形成的过程,但主要是反应在学术界的讨论中。没读过太多相关的书籍,所以会感觉比较零碎,加上都是个人的文章,感触不是太深刻。但我觉得还是很受启发的,还是很不错的。
评分仅匆匆看了几篇,禁售了,读秀、超星及各大高校图书馆都下架了。。
评分此书极佳,可作“当世界还小的时候”来读。以蛾拟今世,则此书如破茧前夜的写真。当时的讨论环境还算自由,可以窥知温和中国人在一定框架内思力辗转腾挪的极限。“记得前数年就有人对我说:‘边地人民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历史时还好驾驭;一让他们知道,那就管不住了。’”此书何以遭逢下架的命运,顾颉刚早已道破天机。
“中华民族是一个”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