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悦,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5年获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2000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历史学博士学位,曾在清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任教,现任教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专著有《历史与叙述》《本文的策略》《人·历史·家园:文化批评三调》等。
戴锦华,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教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11年,自1993年任教于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现为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从事电影、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开设“影片精读”“中国电影文化史”“文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性别与书写”等数十门课程。中文专著《雾中风景》《电影批评》《隐形书写》《昨日之岛》《性别中国》等;英文专著Cinema and Desire, After Post-Cold War。专著与论文被译为韩文、日文、德文、法文等十余种文字出版。
发表于2025-02-07
浮出历史地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戴老师对“红色断代法”做意识形态分析的时候,引证的是《红色娘子军》的一处修辞:“吴琼花在洪常青的指引下投奔革命,然后她碰到另一个姑娘,两人扮成男装,在黑夜中前往解放区,一旦她们翻过’分界岭‘到达苏区的时候,天晴了、天亮了,然后两人戏剧式地都穿着女装—...
评分戴老师对“红色断代法”做意识形态分析的时候,引证的是《红色娘子军》的一处修辞:“吴琼花在洪常青的指引下投奔革命,然后她碰到另一个姑娘,两人扮成男装,在黑夜中前往解放区,一旦她们翻过’分界岭‘到达苏区的时候,天晴了、天亮了,然后两人戏剧式地都穿着女装—...
评分 评分戴锦华 两千年:女性作为历史的盲点 女性的反真理 从男耕女织到“父子相继” 人伦之始 妻与己齐——话语权 女性形象 一百年:走到了哪里? 女性与民族主体 从“我是我自己的”与“女子没有真相” “祥林嫂系列”与“新女性群” 五四十年:悬浮的历史舞台 弑父时代 从女儿到女人...
评分娜拉说她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就相当于宣布她的自我解放不会成功,她的出走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冲动,因为她也清楚像她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年轻女人是无法独自在社会立足的(起码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她应该像过去8年的自己一样、像拼命想找个依靠的林丹太太,在家相夫教子,...
图书标签: 女性主义 戴锦华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 文学理论 女权主义 文学 孟悦
《浮出历史地表》是系统运用女性主义立场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史的经典著作。借助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本书以作家论形式深入阐释了庐隐、冰心、丁玲、张爱玲等九位现代重要女作家,同时在现代中国的整体历史文化语境中,勾勒出了女性写作传统的形成和展开过程。理论切入、文本分析和历史描述的有机融合,呈现出女性书写在不同时段、不同面向上的主要特征,及其在现代文学史格局中的独特位置。本书自1989年问世后产生了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女性批评和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的标志性著作。
自有文字记载历史以来,女性始终是以客体的形式被描述,为自己发声本身,便触动社会敏感神经。武则天身后留下的无字碑,想是处于权利巅峰的她,意识到自己仍然冲不破这无形的束缚。五四以降,牢笼终于有了缝隙,一部分女性有幸逃出来,发现自己仍然面临娜拉出走之后的困境,无处安身,觉醒之人多了一份清醒的痛苦。一百年后的今天,大量女性有了经济独立基础,两性平等已经成为政治正确的口号,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仍然如幽灵一般徘徊。社会层面的性别歧视由公开转为隐形,但是在家庭中,对女性的压榨仍然是日常,独立的女性逃离婚姻,却逃不脱原生家庭。
评分我再一次惊叹于戴锦华老师如此喷涌的,气势磅礴却又文气十足的表达,我相信这些文章的写作都是一气呵成之作,对我而言,这本书谈不上多受启发,毕竟我对女性主义有着个人的保留看法,但是从单纯阅读的角度来看,还是不虚此行的阅读~
评分粗犷又细腻的文笔,真是一气呵成的书!作为学术性极强的一部著作文风却如此华丽(褒义),站在大时代背景下解构女性,即使身为女性的我有时也无法完全理解女性所受的苦难。真是后悔晚了四年才看到啊,纸质很好,应该买来珍藏才对。
评分太弗洛伊德、太女性主义了,太多强烈的形容词和强制的术语。
评分成书于30年前,戴锦华03版后记写的是“愿读者分享我们曾有的年轻,也原谅我们的年轻”,18年版后记写的是:“当岁月风霜一重重的将我覆盖,当身边的人们熙熙攘攘,去而复来,我并未秀莲城世事洞察,人情练达。我仍怀抱对人的爱与对合理的世界及明天的梦想”
浮出历史地表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