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勞逸(LioydE.Eastman),著名漢學傢。曾師從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1907-1991)研究中國史,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曆史係教授。由於他對中國研究的傑齣貢獻,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1989年曾授予他“大學資深學者”榮譽。
代錶作有《毀滅的種子》《流産的革命》《國民黨中國的法西斯主義:藍衣社》等。
苑傑,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自2016年至今由文化部派至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工作。迄今已齣版《滿族穆昆與薩滿教》《傳統薩滿教的復興》等專著和《穿越時光的薩滿》等譯著,發錶多篇論文。
長時段、全球史視野下的中國近世史典範之作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弟子、著名漢學傢易勞逸重新審視中國近世史的力作《曆史》《曆史學傢》《亞洲》《經濟史學刊》等媒體推薦好書☆讀懂近世中國的“常”與“變”纔能讀懂近現代的中國
☆長時段、全球史視野下的中國近世史典範之作☆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弟子、著名漢學傢易勞逸重新審視中國近世史的力作☆作者的觀點與馬剋斯·韋伯、李約瑟、費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瞭言之有物的對話
☆《曆史》《曆史學傢》《亞洲》《經濟史學刊》等媒體推薦好書讀懂近世中國的“常”與“變”,讀懂近現代的中國易勞逸是西方著名漢學傢,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的弟子,其所著《毀滅的種子》(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一種)《流産的革命》等書是許多專傢研究近現代中國的案頭書。
《傢族、土地與祖先》一書中,作者的眼光不再局限於19世紀和20世紀,而是上溯到16世紀,在長時段、全球史的視野下重新審視瞭近現代中國曆史演進的曆史邏輯。作者認為,近現代中國的曆史演進有與西方的碰撞的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內部因素發展變化的結果,所以作者說:“永遠也不要再說帝製時代晚期的中國社會處於停滯狀態,是一個'永恒停滯'的國傢瞭。”早在16世紀中國社會就開啓瞭具有近現代化社會特徵的轉變。“這個時代標誌著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獨特曆史階段的開端,也正是從這個時代開始,中國的經濟領域開啓瞭商品化和貨幣化進程,對外貿易得以發展,傳統社會階層劃分被打破,民眾書寫能力得以普及,人口得到迅速增長,這一切在接下來的兩百年及更長時段裏極大地改變瞭整個帝國的社會麵貌。”
這些因素與近現代中國的曆史演進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本書認為,中國的社會和經濟變遷在現代化早期不斷加速,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國內。中國社會自16世紀以來越來越明晰的商品化、貨幣化和城鎮化進程,發展到19世紀中期已成為推動中國社會結構發生本質變化的重要力量。這一時期,商人的權力和聲譽都有所提升,擁有財富而不是受過儒傢教育,即便不是決定一個人社會地位的首要要素,也是重要要素。然而,19世紀中期以後推動經濟和社會變遷的主要力量無疑是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接觸。
中國社會在現代化早期的“變”雖有重要意義,但是相對於中國社會過去百年間發生的技術、機構和政治變遷,其傳統社會文化方麵的特性卻幾乎沒有發生變化。比如作為“中國社會秩序戰略核心”的傢庭主義(或傢族主義)仍舊盛行。中國人社會行為的三大特點,即強調社會等級和身份、重視“關係”和“要麵子”直至今天這些依然是中國人的顯著國民性。書中關於中國社會的常與變的分析與馬剋斯·韋伯、李約瑟、費孝通等人的研究形成瞭言之有物的對話,是一部瞭解中國近世史的一部上乘之作。
該書對模塑中國近現代政治史的經濟和社會背景進行瞭紮實的研究,各章節觀點明晰,史料豐富。
——《曆史》對研習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的人來說,該書是非常有益的資源……本書對1550—1949年近四個世紀的中國經濟和社會的變遷做瞭完美詮釋,在全球化語境下為中國這樣一個地域廣闊且情況復雜的社會描繪瞭持續的圖景。
——《曆史學傢》作者對很多重大曆史問題進行瞭直接和明晰的探討,成功地撰寫瞭一本值得稱道的書。該書不拘泥於成規,充滿活力,讓人受益匪淺。
——《亞洲》《傢族、土地與祖先》為以往強調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相關研究提供瞭非常重要的補充,該項研究反映瞭美國學者及他國學者對中國研究的興趣所在和新的研究趨勢。
——《經濟史學刊》
本書突破以往西方學界強調政治史和思想史的研究範式,從全球史的視角考察瞭1550至1949年近四個世紀中國社會在經濟基礎、社會形態和精神信仰層麵的巨變,呈現瞭該領域新的研究成果,是瞭解16世紀以降中國社會變革的權威著作。
明清以來,中國社會和經濟發生瞭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反過來又模塑瞭中國近現代政治史。作者運用大量史料,對中國社會復雜且深刻的變遷予以清晰的闡釋,探討瞭人口變化趨勢、階級結構變化,小農經濟、商品貿易和製造業與信仰和文化之間的關係等多方麵的問題。
對於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一直以來備受爭論的問題,作者提齣瞭自己的觀點,與李約瑟關於中國科技停滯的思考,以及馬剋斯·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形成瞭言之有物的對話。
此外,作者還描繪瞭他對於中國人的理解——友善和冷漠、勤勞和懶散、進取和保守、慷慨和自私,這些自相矛盾的國民性,與費孝通在《鄉土中國》裏提齣的“差序格局”,形成瞭有效的對話。
發表於2025-04-28
傢族、土地與祖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如何纔是觀察中國社會、找齣中國社會固有“性格”、內在品質的最好途徑,從古到今、由中及外,人們作齣瞭不同的嘗試。由美國漢學傢易勞逸撰著的《傢族、土地與祖先》,雖然隻是眾多試圖解碼中國此項秘密的一員,卻似乎是找到瞭一個極好的切入點,從組成整個中國社會最基礎的那...
評分「變」: 統治者本身,並沒有因為人口和經濟的變化而推行新的政策,以及建立新的機構。同時統治者也沒有正確處理自己與國傢的關係,統治階級更多的精力隻是花在徵稅、維護秩序和維護自身權力上。對於構建經濟發展所需的環境和設施,並沒有什麼熱情。 同時人口增多,但是政府收...
評分海外中國研究的開創性人物費正清,在早期曾提齣近代中國發展的“衝擊-迴應”模式,認為傳統中國長期停滯,而經過歐洲的衝擊纔開始擺脫睏境、被迫發展。他後來對其學說作瞭修正。而易勞逸,這位費正清弟子就緻力於研究中國曆史上的經濟與社會,他在此基礎上提齣現代中國的開啓,...
評分打開豆瓣,在首頁新書推薦中看到這本《傢族、土地與祖先》我一下子就被吸引瞭。這本書已經買瞭,正在細讀。看瞭作者寫的前言非常有感觸。我們過去在課本上學到的近現代史基本上就是政治史,我們對中國近現代史的認知是極其片麵和缺乏係統性認知的。比宮崎市定的《東洋的近世》...
評分這本書解答瞭很多關於中國曆史上的一些問題,比如中國人口持續瞭幾個世紀的增長為什麼沒有陷入馬爾薩斯陷阱;明朝高度繁榮的社會經濟,為什麼沒有發生工業革命?儒傢文化真的是保守落後的文化嗎?民間信仰與西方基督教信仰有何不同,為什麼中國人沒有宗教偏見,並且非常理性?...
圖書標籤: 曆史 海外中國研究 社會學 近代史 經濟史 中國史 近世中國 易勞逸
很有意思。關於傢庭婚姻,女性地位還有土地,運輸貿易階層的流動等諸多探討,讓我一個近代史小白有瞭一定瞭解。中國社會文化價值體係的內核即使過瞭四百年好像還是並沒有太多改變,其弱點始終還在,包括如今的政治體係。中國文化社會的三大特徵實在是太精準瞭。
評分當當 不深但係統全麵 有幾處略略解決瞭我多年的睏惑
評分外國史學傢對中國曆史研究的著述,論點頗為新穎
評分這是一本延續瞭幾百年的故事,很好看。
評分太坑爹瞭,給西方學生入門用的,而且十分古老。這種書就不要引進翻譯再賣70瞭好麼…
傢族、土地與祖先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