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國社會學傢,符號互動論的代錶人物,擬劇論的倡導人。生於加拿大曼維爾。1945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1953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1968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本傑明·富蘭剋林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1981—1982年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1945—1951年間曾在設得蘭群島從事實地研究。他以個人經驗觀察的結果為主要資料來源,對社會互動、邂逅、聚集、小群體和異常行為進行瞭大量研究。他首創瞭“擬劇論”。認為人賦予社會秩序或特定行為以意義。社會行為就是社會錶演,社會成員在社會舞颱上扮演多種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務於欲達目的。他還提齣“汙記說”,認為先賦的或自緻的汙記貶低瞭個人或群體的價值,限定瞭他們的社會地位。人們一旦給異常行為者標上汙記,他們就走入瞭“越軌生涯”,結果是異常行為被強化。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論在美國社會學界得到廣泛的贊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錶現》(1956)、《避難所》(1961)、《邂逅》(1961)、《公共場所行為》(1963)、《汙記》(1963)、《互動儀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談方式》(1981)等。
我想把這個研究報告當作一種手冊,詳盡敘述一種社會學觀點。社會生活,特彆是在建築物或房捨的有形界限內有組織的社會生活,可以根據這種社會學觀點來研究。我將描述一組特徵,它們共同構成一種框架,這一框架能運用於任何具體的社會設施,無論是傢庭設施、工業設施還是商業設施。本報告所使用的觀點是戲劇錶演的觀點,其原理從舞颱演齣藝術原理引申而來。我將討論個體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嚮他人呈現他自己和他的活動的方式,他引導和控製他人對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麵前維持錶演時可能會做或不會做的各種事情。
發表於2025-01-24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初版12頁馮鋼譯序,新版無。新版補譯一頁緻謝,對初版作瞭深淺不一的逐句校改,囿於初版句子結構,未盡如意。新版編輯不太負責,産生大量新錯誤。 •新版添注瞭大量術語和人名原文,但依舊是所有注釋譯成中文,後麵又沒有參考文獻,導緻無法查考。 •捲首引用桑塔耶那...
評分“做作”、“裝模作樣”,在如今是挺嚴厲的指控。我們洞悉到某些人的言行並非齣於本意,更像是在錶演做戲,於是用上這些詞,宣布我們對僞飾的不滿,以及對真誠的忠實。然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這本書首先就利落地指齣:每個人都在錶演。在其分析下,生活是場景多變的戲...
評分戈夫曼把日常生活中展現在人前的活動稱為錶演,在不同的場閤人們會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說話方式和行為準則。這些不同的場閤就是錶演前颱,戈夫曼對前颱的定義是,個體錶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規律地為觀察者定義情景。在前颱有布景有道具,比如辦公室的辦公電腦,售...
評分正如錶演這個詞所暗示的一樣,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似乎就伴隨著刻意的對行為的修飾(即所謂的“印象管理”),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能不能被自己的錶演所欺騙,當我們在一個情境中並通過錶演來維護這個情境定義時,我們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嗎?我們會不會有第三隻眼在望著...
評分正如錶演這個詞所暗示的一樣,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似乎就伴隨著刻意的對行為的修飾(即所謂的“印象管理”),貫穿全文的一個問題是:我們能不能被自己的錶演所欺騙,當我們在一個情境中並通過錶演來維護這個情境定義時,我們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嗎?我們會不會有第三隻眼在望著...
圖書標籤: 社會學 歐文·戈夫曼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 人類學 符號學 戲劇
我們窮盡精力來錶演,苦心經營著那些日益炫目的麵具。我們如此輕易地疏遠那些被我們麵具所吸引的人,又如此輕易的被彆人的麵具所吸引。有意或無心,我們用錶演贏得的信任去利用彆人,又因輕易信任彆人而被利用。那誇張而逼真的呈現連我們自己都信以為真,我們始終兢兢業業樂此不疲。我們管這叫“幸福”。我們是如此害怕看見麵具後麵的那張臉,那張孤獨,煩惱,憂心忡忡的臉,那張麵嚮著宇宙、時間、生死的臉。
評分思維方式好像《有閑階級論》印象管理,總之就是這是個裝逼的世界,大傢都愛演。客觀條件是錶演論是社會提供瞭前颱與後颱分割的隱私。“人們有時會認為粗俗的不拘禮節隻是一個文化問題,比如說,是工人階級的一個特徵,而那些社會地位高的人並不以這種方式持身處世。當然,關鍵在於地位高的人往往在小劇班中活動,一日之間往往忙於口頭錶演,而在工人階級中,人們往往是大劇班的成員,往往整天忙於後天活動或非口頭錶演。因而,一個人在身份金字塔中所處的位置越高,能與之不拘禮節的人就越少,在後颱區話費的時間也就越少,也越有可能要求他既有威儀又有禮貌。”換一個角度看()為何辣麼”裝逼“
評分薑文說有一次打完車,司機對他說:甭給錢瞭,我認識你,你不就演薑文那人嗎?
評分因為“錶演”這個詞存在情感色彩和價值判斷,人們會認為這意味著不真誠;所以用“錶演”來類此日常生活中的互動錶現,留給瞭普通讀者誤解戈夫曼戲劇理論的一個機會,從而容易使這本書成為許多讀者用於對自我錶現進行道德延伸的工具。我會再找一些學界對該理論的專業解析來看看,起碼目前豆瓣對該書的評論都太業餘太主觀瞭
評分對組織內人際互動過程中“錶演”行為的全景放大描繪。涉及的具體特徵點多如牛毛,豐富得令人乍舌的例證從以往文獻到親身實證,賣力地展現著理論適用的廣泛性。但是看之前就在想:為什麼隻有戲劇論?雖然我們的確常說這人很“裝”,那人很“假”,但為什麼能有“人生就像一場戲”的理論,就不能有脫胎於“人生就像一次旅行”的“旅途論”?來源於“就像拉屎”的“排便論”或者得益於“就像強X”的“強暴論”呢?原來,擬劇過程隻是個幌子。隱喻本身是對隱喻對象的扭麯,而作者在全書末尾的箴言“畢竟,腳手架是用於建造他物的東西,搭建腳手架時就應該知道它將會被拆卸”,纔真正錶現齣一種理論在建構中最為珍貴的品格:不反被自身所睏。這也是戲劇論可以在這部作品的奠基後擁有如此突齣的開放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其持久力量的源泉。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