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格濛·鮑曼(Zygmunt Bauman, 1926- )當代最著名的社會傢與哲學傢之一,是“後現代主義”概念的主要創造者。他齣生於波蘭,曾任華沙大學社會係教授,1968年離開波蘭,1969-1971年在特拉維夫和海法大學任教,後前往英國,任利茲大學終身教授,同時也在柏剋利、耶魯、堪培拉等大學任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闡釋學與社會科學》(1987)、《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矛盾》(1991)、《後現代性其不滿》(1997)、《全球化:人類後果》(1998)。
這是一部反思現代性的力作。齊格濛·鮑曼認為,大屠殺不隻是猶太人曆史上的一個悲慘事件,也並非德意誌民族的一次反常行為,而是現代性本身的固有可能。正是現代性的本質要素,使得像大屠殺這樣滅絕人性的慘劇成為設計者、執行者和受害者密切閤作的社會集體行動。從極端的理性走嚮極端的不理性,從高度的文明走嚮高度的野蠻,看似悖謬,實則有著邏輯的必然。而拯救之途也許就在於:在任何情況下,個體都無條件地承擔起他的道德責任。
發表於2025-02-25
現代性與大屠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如果問你:大屠殺離你有多遠?答:“電影?小說?”“恐怖片?”“你是說二戰吧?”也許你還會暗笑這個問題的荒謬可笑。我們印象中的屠殺也許是古代君王開疆拓土的野蠻行徑,也許是人類與自然抗爭打獵維生,它們充其量齣現在韆年前曆史的書頁上,現代生活理性而發達,又...
評分鮑曼在《現代性與大屠殺》的開篇就提到,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不能單單隻被看做是猶太民族事件,或是“歐洲基督教徒反猶頂點”這類單元素的集閤,因為這樣它便不具備社會學意義。同時,大屠殺也並非人們優化的期望是一種廣泛而常見的社會現象中的一個極端,一個具有“迴復性”...
評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加諸猶太人身上的暴行起初不為人知,後來逐漸得到瞭一個專有名詞——“大屠殺”(Holocaust)——予以界定,仿佛其他的詞匯都無法彰顯這種暴行的史無前例和駭人聽聞,至少猶太人和部分學者這般認為。不管大屠殺是否獨一無二,必須承認的是,大屠殺...
評分近現代人類的發展建立在相信理性全能的基礎上。個人認為,這種理性大多指稱的是工具理性。啓濛思想傢們認為人要追求自己的幸福,這種幸福由利用自然而來。事實上,利用自然需要的是工具理性,用工具理性對自然進行程序化操作,便可使自然為我所用。在這個過程中,人成爲...
圖書標籤: 社會學 鮑曼 現代性 現代性與大屠殺 哲學 社會理論 後現代 社會
現代性就像安全帶,保護著你也讓你逃不開~
評分沉默是最大的悲哀。 等級森嚴的官僚製度,科學研究的價值無涉,道德冷漠的社會生産,使得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疏離,對於他人受害的沉默也就是必然的瞭。
評分思路很有意思。但是有個小問題:如果真的秉承工具理性精神的話,大屠殺本身就是一個僞問題;如果討論瞭大屠殺,則已經引入瞭一個道德判斷。
評分好萊塢流水綫的標準産品
評分啓發。鮑曼關注的問題有不少是和阿倫特重復的,但他從現代性角度進行解讀,實在有耳目一新之感。當然,對現代性的認識,大概總還是要跳齣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陷阱。若如鮑曼所謂,現代性代錶一個園丁設計的時代,可見,現代性還是啓濛理性那種綫性、單嚮度的産兒。而作為讀者的我,更願意與園丁時代保持距離,做一個永不馴順者。
現代性與大屠殺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