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 洛维特(Karl Löwith,1897—1973), 德国人,青年时代在弗莱堡听过胡塞尔的授课,与海德格尔的关系一直处于亦师亦友之间。由于其犹太人身份,30 年代开始流亡生涯,经意大利,日本,美国,50 年代返德。一生著述遍涉神学、历史哲学、社会哲学和思想史研究。
发表于2024-12-22
从黑格尔到尼采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黑格尔的思想不仅仅代表着黑格尔,还代表着德意志,因此这就是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也是纳粹分子的德意志终结论及德意志是最高级的国家和统治世界的砝码,因此这就是黑格尔的反动的一面,而尼采只是发挥了黑格尔的思想的神的变化,这就是超人,因此神都是可变的,而人更是可变的...
评分 评分黑格尔的思想不仅仅代表着黑格尔,还代表着德意志,因此这就是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也是纳粹分子的德意志终结论及德意志是最高级的国家和统治世界的砝码,因此这就是黑格尔的反动的一面,而尼采只是发挥了黑格尔的思想的神的变化,这就是超人,因此神都是可变的,而人更是可变的...
评分读到《从黑格尔到尼采》时,便产生了这样的困惑:对“德国古典哲学”本来抱着一腔热情,以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最了不起的思想(毕竟马克思是在这种思想氛围中长大的),洛维特却告诉我,“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是个“极大的错误”。为了总结、完成现代启蒙主...
评分作为一部德国古典哲学思想史论著,洛维特从19世纪的思想家著作中旁征博引,梳理出了一条路线:黑格尔与尼采是两个端点,19世纪德国精神历史的真正发生就在这两个端点之间运动。从黑格尔开始、到马克思与基尔克果那里殊途同归的流变(两者都瓦解了黑格尔的“和解”大业,马克思...
图书标签: 洛维特 哲学 思想史 尼采 黑格尔 德国 *三联@北京* 现代哲学
《从黑格尔到尼采》是一本思想史论著,关注思想的历史。洛维特试图回答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的关系问题,并以此对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历史与品质做一次全面的检视。如果这一思想的动因出于现实的历史——即我们早就听说过的问题:为什么巴赫、莫扎特、歌德、贝多芬、席勒培植的德语文化精神竟然到头来孕育出以德意志青年人为主体的纳粹党徒?
德国文化名城魏玛有歌德故居,也有尼采档案馆,纳粹党徒并没有捣毁,而是作为精神遗产加以保护和继承。人们不禁要问,德国人文主义与纳粹党徒现象究竟是什么关系?德语文化的历史其实很短,18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德国人文主义据说是德国文化的真正开端,思考这一历史关系,无异于检审整个德意志精神的品质。
注意:本书内含:神仙打架、开除基督教籍、人神幸终。看完还是更喜欢马克思,他接地气一点。
评分注意:本书内含:神仙打架、开除基督教籍、人神幸终。看完还是更喜欢马克思,他接地气一点。
评分稍嫌繁琐和冗长,最后几节弃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是基督教神正论的世俗化,基督是神性与人性的调和。一方面它排斥了自然世界和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它也因持一种结果的成功标准而忽略了当下和瞬间。歌德的调和与此对立,是从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出发的。古代是应当与实施的矛盾,现代是意欲和实施的矛盾,调和则是在外部应当的刺激下,达到内部的意欲,典型就是莎士比亚。
评分稍嫌繁琐和冗长,最后几节弃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是基督教神正论的世俗化,基督是神性与人性的调和。一方面它排斥了自然世界和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它也因持一种结果的成功标准而忽略了当下和瞬间。歌德的调和与此对立,是从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出发的。古代是应当与实施的矛盾,现代是意欲和实施的矛盾,调和则是在外部应当的刺激下,达到内部的意欲,典型就是莎士比亚。
评分稍嫌繁琐和冗长,最后几节弃了。黑格尔的历史主义是基督教神正论的世俗化,基督是神性与人性的调和。一方面它排斥了自然世界和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它也因持一种结果的成功标准而忽略了当下和瞬间。歌德的调和与此对立,是从日常生活和自然世界出发的。古代是应当与实施的矛盾,现代是意欲和实施的矛盾,调和则是在外部应当的刺激下,达到内部的意欲,典型就是莎士比亚。
从黑格尔到尼采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