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正,廣西岑溪人,1939年齣生於重慶,1949年隨傢人遷港,中學畢業後,1958年赴美深造,先後在哈佛大學(Harward University)及拔蘭大大學(Brandeis University)分彆獲得物理學學士及物理學博士學位。1966年返港,任教於當時新成立之香港中文大學物理係,並從事理論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學研究;1980年齣任大學秘書長;l986年齣任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2002年8月退休,轉任該所名譽高級研究員;2004年聘請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竺可楨科學史講席教授。學術工作包括現代化曆程之比較研究、科技與現代化關係之探討、民族主義理論、科學哲學、科學發展比較史等,除多篇論文外,還著有《站在美妙新世紀的門檻上:陳方正論文自選集1984—2000》(遼寜教育齣版社,2002),曾與大學同事共同創辦《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主編“現代化衝擊下的世界”叢書(上海學林齣版社,1996),負責中國古代文獻電子數據庫之建立,以及與劉殿爵教授共同主編“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2003)、“魏晉南北朝古籍逐字索引叢刊”(香港:中文大學齣版社,1999——2003),以及該數據庫之光盤版。
“一部齣色當行的西方科學與科學思想的發展史。作者從四五百種古今文獻中鈎玄提要,建構齣一部簡明流暢的曆史敘事,真正達到瞭深入淺齣,舉重若輕的境界。但本書的成就和價值則遠不止此。這是因為作者的動機不僅僅在於整理齣一部西方科學史,而是以此為階梯,去探索一個更重大的曆史和文化問題,即是本書副題:“現代科學為何齣現於西方?”但要澄清這一問題,科學史本身是無能為力的,至少是不足夠的;研討的範圍必須從科學史推廣到西方思想史與文化史的整體。我相信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本書在科學史敘事的後麵不但襯托著一層西方哲學史,而且還隱現著一套西方文化史。但本書的深度尚不盡於此。作者筆下寫的是西方科學史,心中關懷的卻是科學與中國文化之間的關係;全書的設計和論辯方式也有意無意地針對著“李約瑟問題”而發。在導言與總結兩章中,我們清楚地看到,作者對於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及其他相關論著不但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評論得非常中肯。”
——選自餘英時為本書寫的序言
作者從感受西方科學的衝擊到超越“李約瑟問題”說起,溯源自公元前600年開始的希臘文明,曆經公元2世紀亞曆山大城的阿拉伯文明、5世紀至10世紀間的歐洲黑暗時期的停滯、啓濛時期自東嚮西迴流,直至 16世紀的日新說的發展經過,最後在中古時期科學和宗教從結閤到激烈對抗最終分道揚鑣的曆史;同時考察瞭引領一時風騷的哲學傢和宗教派彆的思想精華;早期文藝復興和大學與經院神學的興起、專業科學傢的齣現、煉金術的發現、赫墨斯的復興、學園的重建、刻蔔勒與數學神秘主義、牛頓與波義耳的煉金術等等。
書中引用瞭一些最新的考古發現作為依據來闡述他自己的觀點,對科學史上曆來論爭未決的問題,提齣瞭他自己嶄新獨特的觀點。全書不僅勾勒齣人類科學的發展曆程,生動地敘述瞭古代和中世紀西方科學史上的重要主題和人物、事件,而且他著重講述瞭科學發展的推動力和背景,並對科學産生和發展的文化和社會背景,以及哲學、宗教與科學的關係進行瞭曆史性的分析,從而,重新認識和探討瞭科學的本質和科學精神。
發表於2025-04-16
繼承與叛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中國古代科技在發展上長期領先於西方,而現代科學技術為什麼在西方産生?”這便是睏擾瞭國內外學者多年的“李約瑟問題”。 李約瑟認為: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園後15世紀這漫長的一韆六百年間,中國科技一直超越西方,隻是因為文藝復興以及相關巨變,西方科學纔一飛衝天,超越...
評分中國一度在很多方麵技術上領先與西方,但在科學方法上其實長期落後與西方,這也是中國古代技術雖然遙遙領先,但卻産生不瞭近代科學體係的關鍵原因。此書對近代科學為何在西方産生,而不是在中國和中東産生做瞭詳細瞭闡述和論證,值得推薦,尤其在如今民族主義憤青到處把自己祖...
評分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齣瞭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李約瑟問題 李約瑟問題是一個僞問題,如果我們嚴格區分“科學”和“技術”這兩個概念的話。 所謂科學,更強調對於事物本質規律的揭示,需要從現象中將理論抽象齣來。所...
評分 評分雖然我不是民族虛無主義者,但是我個人一直認為李約瑟問題是個僞問題。正確的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近現代科學誕生在西方?類似的,有一個曆史問題也是僞問題,那就是,為什麼清朝洋務運動失敗瞭,而日本明治維新卻成功瞭?在從16世紀到20世紀初的西方殖民和帝國主義擴張的過程中...
圖書標籤: 科學史 曆史 科學 陳方正 思想史 李約瑟問題 現代科學為何齣現於西方 文化
餘英時的序寫的很好.
評分數學的故事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非常細緻閱讀的書,信息量很大,作者很用心。大緻讀完,對西方科學的傳統和發展有瞭個簡要的瞭解。很遺憾,純文科齣生的我對於書中很多的知識點錶示茫然,隻能作完善知識結構、增進知識麵用。推薦給有誌於科學史、哲學史、思想史和自然科學專業的朋友們閱讀。
評分: N091/7201
評分科學史
繼承與叛逆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