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旅行人信札》《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等。
发表于2025-04-18
走出唯一真理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图书标签: 陈嘉映 哲学 随笔 知识分子 方法论 思想家 散文随笔 知识社会学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和之前的《何为良好生活》不一样,这是近年来陈教授的访谈、演讲和书评等小文章的集子。说陈教授接地气,正是因为他少说多实践爱思考,而这本集子则正好通篇反映出他的“行之于途而应于心”。轻松平实的语言中闪耀着哲思的光芒。尤其喜爱首篇《走出唯一真理观》,我们学习、思考人生、社会问题,恰恰是为了拓宽视野、打破壁垒、走出唯一性。正如陈教授所言,做哲学是反思当下,而非为了构建具有普遍主义的真理。
评分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我们不必刻意去体现什么中国性,如果它在,它就在我们身上,它就体现在汉语里,体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如果你身上活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容,你尽管做你的问题,生长出来的东西将是所谓哲学的中国方式。”
评分读陈老师的文章,就是那种极富智慧的长者将他几十年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的感觉。深刻、现实,同时告诉你,要认清哲学的局限。
评分世上有种种可能的生活,其中只有一种是我选择的,或者是我被抛入的,但我并不是被封闭在这种生活里面,我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各种生活富有意义,当然不见得在于我从这种生活捞够了好处。它富有意义,蛮可以是因为它富有创造性,蛮可以是因为它为别人带来好处…修道士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并因此而幸福,这跟朝鲜民众的幸福感不同,不是因为他看不见修道院之外的灯红酒绿,好像他一旦有了别种生活的可能就会立刻去过别一种生活…
评分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我们不必刻意去体现什么中国性,如果它在,它就在我们身上,它就体现在汉语里,体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如果你身上活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容,你尽管做你的问题,生长出来的东西将是所谓哲学的中国方式。”
走出唯一真理观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