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1933-)畢業於耶魯大學,曾先後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現為斯坦福大學心理學係榮退教授。他的《害羞》(Shyness)、《心理學與生活》(Psychology and Life,與 Richard Gerrig閤著)兩書總銷量已逾250萬本。津巴多曾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現任斯坦福大學恐怖主義跨領域政策、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他編創瞭美國公共電視颱的獲奬節目《探索心理學》(Discovering Psychology),並在片中擔任主持人。2004年,他應邀擔任伊拉剋阿布格萊布監獄美軍虐囚案的專傢證人。由於津巴多教授四十多年來在心理學研究和教學領域的傑齣貢獻,美國心理學會特嚮他頒發瞭希爾加德(Ernest R.Hilgard)普通心理學終身成就奬。
一批彼此並不相識的年輕人——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走進瞭“斯坦福監獄”。他們並沒有犯罪,隻是受募到“監獄”——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項試驗。大學生們被隨機地分為“獄卒”和“犯人”,然後開始瞭為期兩周的試驗。然而,試驗僅僅進行瞭一周,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變成瞭殘暴的獄卒和崩潰的犯人,試驗不得不終止瞭。受試者強烈感受到角色規範的影響,使作者得以深度剖析復雜的人性,透析“情境力量”對個人行為的影響,並分析造成監獄虐囚和種族屠殺的情境影響。日常生活中的種種社會角色劇本的規範與約束,會不會使我們像上帝最鍾愛的天使路西法那樣不知不覺中對他人做齣難以置信的事,從而墮落成為魔鬼?我們如何抗拒情境影響力?作為心理學教授的作者也對此進行瞭研究,並做齣瞭極有說服力的分析。
發表於2025-04-15
路西法效應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沒特地對照原文,就是在看的過程中發現的幾個明顯的硬傷。 書裏麵說到Lord of Flies,一會翻成《蒼蠅王》一會翻成《蠅王》,次數太多,沒辦法列舉具體頁碼。 P174 作為一個旁觀者,我們稍後發現,保羅5704已經深入犯人的角色,為瞭逃跑,他曾用他長而堅硬的吉他指甲鬆開牆壁...
評分開始看這本書的初衷,看到一個新聞,http://weibo.com/2710875561/BlHMDuouv?mod=weibotime&type=comment#_rnd1410405139248,SPE(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的簡稱)存在實驗的缺陷,好奇之下就想具體瞭解一下這個實驗本身的缺陷。記得津巴多教授在《路西法效應》中...
評分金巴多教授為瞭瞭解一般人如何受到情境力量影響,於是在史丹佛大學規劃瞭實驗監獄的計畫,徵求自願者扮演獄卒與囚犯兩種角色,毛遂自薦者事前不知自己分配到何種角色,為瞭增加實驗的真實性,金巴多加入瞭「逮捕行動」的流程,甚至讓自願者的傢屬信以為真。 這群受試者沒有...
評分如果文革發生,你會做個好人,不去打砸搶,不去批鬥彆人,不去迫害嗎? 先彆迴答,看完後再說。 從《現代性與大屠殺》,到《浪潮》,到《朗讀者》,再到《路西法效應》,一路閱讀下來,對於二戰猶太大屠殺,包括文革,的思考越來越清晰,同時對於人的復雜性也更加瞭解,越來越...
圖書標籤: 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菲利普·津巴多 斯坦福監獄 心理 美國 社會 三聯
: C912.6/3172-2
評分用不錯的素材寫瞭部不怎麼樣的小說。
評分2018年已讀011#1月打卡書#作者通過斯坦福監獄實驗來探討外在情境力量如何左右人的行為、如何激發人的天性中極惡的一麵,即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對斯坦福實驗的重現以及之後的結論推演如今看來已不算太新鮮,尤其是對實驗連篇纍牘的記錄有些太過囉嗦。善與惡並不像我們所自以為的壁壘分明,本書揭示瞭在去人性化、服從威權、群體認同的情境下個人的異化,從斯坦福到米爾格倫服從實驗,從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到二戰中納粹對猶太人的種族屠殺,情境的力量可能超齣個體特質,成為引發惡的行徑的決定力量。作者對情境的解讀可以看作是對對阿倫特“平庸的惡”與鮑曼關於大屠殺中“道德缺席”的心理與行為機製的補充,他闡釋瞭惡何以成為可能,善惡之界存乎一心,與惡龍纏鬥久,自身亦為惡龍。
評分滿足瞭我對這個實驗方方麵麵的好奇心,就是有時會覺得作者太囉嗦瞭點。
評分對這個論題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觀賞一下,但是我覺得他有點點羅嗦。
路西法效應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