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唯意誌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1788年2月22日誕生在但澤(今波蘭格旦斯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傢庭,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以狗為伴。叔本華傢産萬貫,但不得誌,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25歲發錶瞭認識論的名篇《論充足理性原則的四重根》。30歲完成瞭主要著作《作為意欲和錶象的世界》,首版發行500本,絕大部分放在倉庫裏。53歲齣版《倫理學的兩個根本問題》。62歲完成《附錄和補遺》,印數750本,沒有稿費。65歲時《附錄和補遺》使沉寂多年的權本華成名,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1860年9月21日在法蘭剋福病逝。
本書所收錄的是德國著名哲學傢叔本華(1788-1860)討論人的道德、自由的5篇文章。道德或者不道德在叔本華的哲學中有著精確的含意界定,道德關乎人的意欲(本性),與智力、認知沒有直接的關聯。探究的就是人的本性及其發揮的規律,還有就是道德在人生中的含意。
人的總體命運卻是沉重殘酷的,那是掙紮、受苦和死亡的命運。
一個人受的苦越多,就越早達到生活的真正目的;而一個人生活得越幸
福,就越發延遲達到這一目的。
事實上,痛苦是一個淨化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人隻有經過這一淨化過程纔會神聖化,亦即從生存意欲的苦海中迴頭。
發表於2024-11-04
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贊同他對自由意誌和道德基礎的刨析論證,但並不同意後部分禁欲的看法 我認為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這一結論如同如何消除痛苦這一問題一樣都是沒有意義的 完美的世界並不是通過理智來消除意欲 從而從痛苦齣得到解脫 而是理解自己 找到利用自己悟知性格的最好方法 將自己的意欲通過理...
評分隻一窺叔本華的哲學,我的精神之海就已經波濤洶湧。《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的第一章對意欲是不自由的論述讓我心服口服,但是叔本華所描述的非自由也未嘗不是好事。雖然讀瞭這一章後我對意誌是否自由的觀念有瞭新看法,我對過好自己的生活的態度反而更加堅定。 在第一章中”論意...
評分個人認為這兩篇論文是叔本華最好的作品,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他的作品絕不是完全的消極論調。從他對道德的反思上,或許可以發現人性本身那僅存的那一綫希望。 關於自由 自由意誌的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之一,它問我們人具有自由意誌嗎?我們的行為受我們的控製嗎? 和哲學...
評分這個時代的不道德源於人的不自由 是誰該為這個社會的不道德負責呢?誰又能負的起這個責呢? 如果要一個人有“道德”,一個基本前提是:他作為道德主體,其意誌是自由的,他具有自由選擇的能力和權利。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這個社會的道德淪喪源...
圖書標籤: 叔本華 哲學 西方哲學 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 哲學&思想 經典 悲觀主義 德國
現有本質後有本質的發揮
評分: B516.41/2952-35
評分一些很老的命題瞭,這就是時代的意義吧,發展著發展著哲學傢們思考的問題就變成常識瞭。不過,看看還是可以用來繼續訓練思辨。
評分為瞭寫assignment也是終於看瞭
評分“先有本質,後有本質的發揮。”不存在純粹的自由,是自欺的行為;道德的基礎源於大自然賦予的同情心,性格(本性)是決定要素;禁欲是對生存意欲的否定,也是為獲得最終解脫所做齣的努力;性行為揭露瞭肯定生存意欲的結果;通往解救之路的途徑,除去死亡,便是以認識並把世界的痛苦化為自己的痛苦。漩渦一般剝開所有司空見慣事物的錶層,慢條斯理邏輯推論本質,是看清一切卻極力保持樂觀的悲觀主義者。
叔本華論道德與自由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