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1895—1990),中國現代歷史學傢、。江蘇省無錫人。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錢穆九歲入私塾,熟習中國的傳統文獻典籍。十三歲入常州府中學堂學習,1912年因傢貧輟學,後自學。1913-1919年任小學教員。1923年後,曾在廈門、無錫、蘇州等地任中學教員。1930年以後,歷任燕京、北京、清華、四川、齊魯、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也曾任無錫江南大學文學院院長。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瞭新亞書院,任院長,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為止,期間曾獲得香港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名譽博士稱號。1966年,錢穆移居臺灣臺北市,在“中國文化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任職,為中央研究院院士,臺灣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其代錶作有《先秦諸子係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此外還有結集齣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國史大綱(繁體竪排版)(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百年前,張之洞嘗勸學日:“世運之明晦,人纔之盛衰,其錶在政,其裹在學。”是時,國勢頹危,列強環伺,傳統頻遭質疑,西學新知亟亟而人。一時間,中西學並立,文史哲分傢,經濟、政治、社會等新學科勃興,令國人亂花迷眼。然而,淆亂之中,自有元氣淋灕之象。中華現代學術之轉型正是完成於這一混沌時期,於切磋琢磨、交鋒碰撞中不斷前行,湧現瞭一大批學術名傢與經典之作。而學術與思想之新變,亦帶動瞭社會各領域的全麵轉型,為中華復興奠定瞭堅實基礎。時至今日,中華現代學術已走遇百餘年,其間百傢林立、論辯蜂起,沉浮消長瞬息萬變,情勢之復雜自不待言。
發表於2025-02-02
國史大綱(上下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開篇即是重錘,文字凜然凝重,堂堂正正。小注與正文混排,吃餃子喝湯,渾然一體。讀之常新,頗有收獲。如夫子正襟危坐,雖難生親近,然胸中丘壑,筆底波瀾,傢國之溫情與敬意,數十載後仍躍然紙上,讀之心思神慕,緻敬再三。
評分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曆史之溫情與敬意。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
評分中國通史類作品比較受推崇不外乎以下幾本,如果想看的話選一部來讀即可: 《中國通史》呂思勉 (30-40年代 - 淪陷區), 《國史大綱》 錢穆 (30-40年代 - 國統區) 《中國通史》範文瀾 (50-60年代 - 大陸), 《中國通史》傅樂成 (50-60年代 - 颱灣) 《中國通史》白...
評分在《國史大綱 引論》第三章,錢穆先生又著重探討瞭上一章中的革新派,通過曆史性的梳理,將其從晚清到民國三十年的三次現代性的浪潮加以引證評述。粗看這三次浪潮,都被稱為革新派,但是我們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這三派與上章所提到的記誦派、考訂派和宣傳派,其實是一...
評分在《國史大綱 引論》第三章,錢穆先生又著重探討瞭上一章中的革新派,通過曆史性的梳理,將其從晚清到民國三十年的三次現代性的浪潮加以引證評述。粗看這三次浪潮,都被稱為革新派,但是我們仔細觀察的話,就會發現其實這三派與上章所提到的記誦派、考訂派和宣傳派,其實是一...
圖書標籤: 曆史 錢穆 中國曆史 國史國學 國學 經典 中國 文化
錢穆這個老匹夫,因其無知,故而溫情,因其溫情,故而狂熱。在多處我多次發現他那種急於嚮世人證明吾國之文化實乃天下第一之文化的自卑心理。到底是一個高中老師的水平,教齣來的學術餘點屎也不過是這樣的貨色。一本書裏麵要麼就是狗屁不通,看到先秦的諸子分類就可以知道此人學養極差,要麼就是卑之無甚高論的大白話,說穿瞭還到底是高中教科書。想起以前看他的那些論著,溫情脈脈含辛茹苦的生怕彆人不知道自己是個中國人。至於一嚮為世人稱道的學養,我是沒有看到的,連辜鴻銘都比不上。
評分前言很值得看看
評分“對其本國以往曆史之溫情與敬意”
評分1.專業人員和業餘泛讀區彆很大,多少熟視不睹的地方意義:張儉啓釁而成本外部化,當代史依舊多齣此等巧人,北朝士人重宗法的自衛用意。2.書雖嘲煬、始貴族氣質輕民亡國,然書依舊為文化貴族自矜氣質彌漫。
評分餘高中時即讀一過,當時淺幼,不知津要,今復讀之,乃豁然有所得。賓四有清學史地考據之眼光,又有宋學分析形勢之功力,於古史辯、史語所等新學亦盡量迴應或吸收,所以能立得住。其以溫敬堅持為人所譏,其實並非腐儒,自具手眼格局也,較之浮薄名士之流遠遠超之,齣言有據,議論深實,遂能擲地有聲,道破消息。且其治史乃第二位,治經為第一位,乃民國時候唯一具有硃子規模之學者。國史大綱、國學概論等書的體例甚佳,藉鑒硃子綱目體,論據分明,層次瞭然,何處齣現問題可以立馬摘齣,得失皆無從掩飾。惜後人再寫通史更不能有所繼承以進矣。此書雖為大綱,用心極精,關節脈絡皆堪細細玩味,乃民國以來通史之大手筆。今俗士隻會咀嚼引言,至於老生常談,乃不明珠玉實在何處,豈不謬哉?
國史大綱(上下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