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出身犹太望族。草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掌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加入法兰克福研究所,从而组成了后来事誉世界的法兰克福学派。1933年纳粹上台。本雅明离开德国。定居巴黎;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边境自杀。
美国著名评论家苏珊·曩塔格把本雅明说成是一个思想开放、兼收并蓄的旧式“文人”或“量后一位自由知识分子”。
发表于2024-12-22
波德莱尔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一、 人穿行于象征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视着他 ——波德莱尔 煤气灯亮起来了。司灯人穿过拱门街挤满建筑物的通道和夜游症的人群,把幽暗隐晦的街灯点亮。玻璃顶、大理石地面的通道,豪华的商品陈列、赌场、玻璃橱窗……人群的面孔幽灵般显现,他们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拥挤...
评分毫无疑问,这是我几年间读到最精彩的文论,从波德莱尔引出的巴尔扎克、爱伦坡、雨果,乃至马克思都神采奕奕,风朗俊才。 但我怀疑是翻译本人没读过巴尔扎克和雨果,乃至出现很多作品名,章节名的低级谬误。 大名鼎鼎的戈蒂萨尔居然和高老头搞混了,邦斯舅舅被译成了米多外甥...
评分张旭东先生在该书“中译本第一版序:本雅明的意义”中称瓦尔特·本雅明“融合了一个马克思和一个‘现代诗人’的倾向”(页2)。通过撰写《恶之花》等诗的波德莱尔的诗歌形象,特别是“拾垃圾者”这个隐喻,本雅明潜入“大众”,在资本主义世界“黑暗”中把握存在命运的人,包括...
评分 评分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第二帝国的巴黎总让我联想到李欧梵所描述的摩登的上海。两者都是从市民消费谈起,然后引伸出经济力量对文人作品的影响。城市生理学,诸如《夜的巴黎》、《桌上的巴黎》、《水中的巴黎》这样的作品在20世纪的上海同样存在,甚至连戴望舒的那首著名的《雨...
图书标签: 本雅明 波德莱尔 文学理论 现代性 文化研究 文学 波德莱尔研究 法国文学
《汉译经典045: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通过分析19世纪法国著名现代派诗人波德莱尔的诗作,并以法国首都巴黎为范本,深入研究了波德莱尔时代欧洲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折过程,描绘了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欧洲日渐衰败的传统习俗、消失不见的清新自然以及一去不返的前工业社会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并在反衬中叙述了现代都市人的时间经验方式和精神生存状态。
书中的第一部分“波德莱尔笔下第二帝国的巴黎”被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以“内容松散,天马行空,主题不明确”为由拒绝发表,然而这一部分在我看来恰恰是本书最精彩的章节:以波德莱尔作品和19世纪的巴黎为基点,深入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田园诗意的丧失,以及市民生活、交流方式的种种变迁。这不是一部文学评论集,而是一部形象讲述现代性的散文诗。
评分读了几遍才算找到些许脉络。本雅明批判资本主义的角度非常奇特也非常有趣:现代社会对人经验与记忆的面目全非的改造。资本主义城市里爆炸般的“震惊”让我们生存于一个个当下瞬间,非意愿的记忆被一个个瞬间撕裂而不复可能,时间留给我们的是贫乏。“历史的天使”背对着前进的我们,眼看被遗忘的巨大“震惊”经验的废墟不断累积,而本雅明希望我们活过的每一分钟都是未来最后审判前的证词。游手好闲寻找买主的文人波德莱尔在巴黎城中闲逛,人群成了他的庇护,他成为了一名人群中的观察者,他寻找并体验着现代巴黎带给他的种种震惊,波德莱尔怀着“爱”的心收集这些爆炸后留下的已经死亡的经验碎片,现代性的身上打着死亡的烙印。对现代的爱其实是对死的从容,现代英雄是敢于自杀的人,自杀却意味着救赎的可能,资本主义将在它的毁灭中得到救赎。。
评分其实是为了看里面收录的《巴黎拱廊计划》,当然本雅明对波德莱尔这种贬一下褒一下的态度十分有趣= =
评分艺术被“理智”所报复,虽然在描摹巴黎城市气质时有些许语焉不详~~
评分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惊颤。
波德莱尔 2024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