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1895-1990),中国现代历史学家。江苏省无锡人,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 钱穆九岁入私塾,熟习中国的传统文献典籍。十三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易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为止,期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 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
发表于2025-01-22
文化与教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在未读此书之前,对钱穆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一生为故国招魂”,故以为他中学功底肯定很好,西学当有所差了。然而,在此书中,钱穆先生的西学功底得以展露,并且,在只言片语中还能够看出其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有所涉猎。看来,了解一个人不应该仅仅听从别人的评价,还需要自己仔...
评分里面的观点,即使放在今天来说,也极有现实意义。 为何是五十年呢?这两年的国学热,加上我一直在关注儿童教育,发现很多妈妈都在给孩子进行国学启蒙。以建国初期那一代人为例,六零后正在逐渐退出社会主流,他们建立的那种阶级和斗争哲学的价值观也正在逐渐被淡化,现在教育孩...
评分 评分 评分在未读此书之前,对钱穆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一生为故国招魂”,故以为他中学功底肯定很好,西学当有所差了。然而,在此书中,钱穆先生的西学功底得以展露,并且,在只言片语中还能够看出其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也有所涉猎。看来,了解一个人不应该仅仅听从别人的评价,还需要自己仔...
图书标签: 钱穆 教育 文化 文化与教育 中国 哲学 公民通识-人文 公民图书馆(广州)
本书乃汇钱穆先生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词而成,共有文章二十篇,均系其于抗战之时,感山河巨变、世风浑浊,不忍“以二帝三王相传之天下授之塞外”而作。先生以其对中国文化精深闳大之体悟,对中国精神健旺蓬勃之感触,揭中西传统与路线之差异,指明中国文化现代转向之途径,并以教育实施之弊端及其改革为特别关心所在,寻求民族健康发育之正途。
先生“汇其有关文化问题者为上卷,其讨论学术趋向者附之。关于教育问题者为下卷,其牵及政风治术者附之”。全书言简意深,历久弥新,乃凡爱中国与中国文化之士所不应错失之作。
终于读完了 先生所言中国教育之弊病 现今依然可以验证 真不知该如何评价
评分放假回来发现书没有被人借走 又拿来看了 太幸运了 节省我几十块钱 要按钱穆的要求 我这大学快结束的 史书阅读能力为零啊 看吕思勉的白话史都头大 很是惭愧 另外对那位看了钱穆的文章一时激动白耗费一年多青春的孩子表示惋惜 想法与实际总是千差万别 PS:我宁德市这么落后是不是行省问题!?
评分第一次接触钱穆先生的著作。 全书共二十篇,上下两卷,上卷言文化与学术、下卷述教育与政风。思想疏通知远,文理密察,识力深透,文笔劲悍。 上卷大致为提倡复兴中华文化、进行中西文化比较。在20世纪的学人中,很难看到还有第二个学人,会像他这样不厌其烦地劝人要多读中国书、要做一个中国人,积极维护中国传统文化。这也成了他身上一大争议点所在。数十年来,常见的批评钱穆的声音,有“守旧”、“顽固”、“为专制辩护”,客气一点的,也认为他对新风气有成见。可正如他晚年在《国史新论》再版自序中说到:“故余之所论每若守旧,而余持论之出发点,则实求维新。”我亦相信,钱穆先生一定是经过全局的关照与省识后才会与当时主流学派提出不一样观点的。关于下卷,常为先生改革中学、大学教育及制度的言论而赞叹。
评分读论教育部分,切中时弊,仍然不失其价值。不读中国书,本国文化凋零甚矣。
评分几篇谈教育的文章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尤其与当今对照,亦未过时。谈政治的,就有点书生气,未免简单化了。
文化与教育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