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原名张煐;1922年迁居天津;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和《三国演义》;1930年改名张爱玲;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1941年与胡兰成结婚,1947年离异;1945年自编《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同年,抗战胜利;1952年移居香港;1955年离港赴美;1969年《红楼梦未完》在台湾发表;1973年定居洛杉矶,《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7年《红楼梦魇》在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74岁;2003年10月,哈尔滨出版社出版14卷本《张爱玲典藏全集》。
发表于2025-04-10
红楼梦魇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同是民国四大才女,我读庐隐,读石评梅,读林徽因,却惟独不读张爱玲。年少时多少次低头走过张爱玲集的书架,最多只是抚摸一下书脊。我记得我一直这样打算:等长大了再读张爱玲。 上了大学,该读读了,从图书馆借来《红楼梦魇》。向来是自矜熟悉《红楼》,几乎是随...
评分我从未读过张爱玲的书,没想到第一本竟是《红楼梦魇》。读这本书自然是出自对《红楼梦》的喜爱,也由于张爱玲名声在外,颇想看看大作家如她会怎样评价《红楼梦》。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更像是读后感的、更为感性的书,没想到,竟是一本如此一板一眼、勤勤苦苦、有理有据的书。...
评分张爱并不是那些考据学家,不会死死沉溺在史书里找对照,不会上纲上线。 她真是硬凭着自己的聪明,还有小说家同样的敏感,和对红楼的熟悉来完成了这本书,文采斐然却又踏实。当然,那是因为当中豪掷了十年的缘故。那些时光,在书中都能感觉到。 看多少遍,都不会倦,只会惊叹...
评分許多年來,讀者和研究者在重視張愛玲文學作品的同時,對其學術研究往往會有一些有意無意的忽視。其實,研究《紅樓夢》,對於張愛玲來說同樣是“十年辛苦不尋常”。自一九六八年始,張愛玲便開始系統地研究《紅樓夢》。此後,張愛玲把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港台的報刊上。一九七七...
评分許多年來,讀者和研究者在重視張愛玲文學作品的同時,對其學術研究往往會有一些有意無意的忽視。其實,研究《紅樓夢》,對於張愛玲來說同樣是“十年辛苦不尋常”。自一九六八年始,張愛玲便開始系統地研究《紅樓夢》。此後,張愛玲把研究成果陸續發表在港台的報刊上。一九七七...
图书标签: 张爱玲 红楼梦 文学评论 红学 红楼梦魇 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 文学
张爱玲于1969年在台湾发表《红楼梦未完》;1973年《初详红楼梦》刊载于台湾杂志;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二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1976年《三详红楼梦》在台湾发表;后通篇改写《三详》,此外一路写下去,1977年由台湾皇冠出版社出版《红楼梦魇》。
到底是张爱玲,用小说家的思维来思考《红楼》的情节线索和人物线索,再用作者的身世生存环境,结合批语逐渐勾勒出几次增删改写的轮廓。自成一套文学逻辑,比索引派靠谱的多。考据文章写得也像小说,细微处牵动所有线索,只是略微武断了些。且不时有张氏的小“刻薄”。
评分天才详天才。
评分此本可叫对书记,张小姐十年迷考据,终还是头昏过度。
评分没有基本功 这本书基本就算是看不懂
评分在我看来,红楼梦版本的复杂性,几乎超过了人类研究的极限。但我真的喜欢看张爱玲的文字,真正优秀的小说家解密的伟大小说才相对靠谱。《红楼梦魇》一定是有其局限性的,但其中逻辑推演相当有趣,张爱玲以“人心”感受红楼,掩卷之时,你一定会长叹:到底是张爱玲。如今的知识储备尚浅,希望今后自己能对各脂本都了解过后,再回头重读此书,一定会受益颇丰。
红楼梦魇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