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NAH ARENDT was born in Hanover, Germany, in 1906, fled to Paris in 1933, and came to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I. She was the editorial director of Schocken Books from 1946 to 1948. She taught at Berkeley, Princet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The 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 Among her other books are The Human Condition, On Revolution, and The Life of the Mind. She died in 1975.
Tracing the gradual evolution of revolutions since the American and French examples, Arendt predicts the chang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war and revolution and the crucial role such combustive movements will play in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發表於2024-12-22
On Revolution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阿倫特對公共自由與私人幸福之間尖銳區彆的分析鞭闢入裏。 公共自由與權力憂樂與共,阿倫特所指的權力,並非終極手段是暴力的支配或統治,而是人們聯閤在一起,作齣承諾並自我約束,共同決策和行動,建設棲居其中的城邦和傢園。 她關注社會問題對革命的“侵擾”。叛亂的目的是...
評分革命隻剩下一個古老的理由:以自由對付暴政。 一,革命的意義 美國革命:發生在美國社會形成之後。社會結構的改變,“可愛的平等”在革命之前就已經形成瞭。 自由世界的通常觀念:判斷政治實體憲法的最高標準即非正義,也非偉大,而是自由。 解放不等於自由。 革命的詞源分析:...
評分阿倫特的名字在讀這本書之前聞所未聞,在讀完這本書後佩服之至——歐陸思想傢中數一數二的政治哲學傢,睿智、沉靜、頓悟。《論革命》在阿倫特長長的書單中,或許並不被人注意,可它仍然典型地展現瞭這位思想巨匠那富有顛覆性的偉大,尤其是在自啓濛運動後社會契約、人民主權奠...
評分 評分1、有關暴力、自由、解放、革命的辨析:暴力是解放和革命的共同點;解放是為瞭免於壓製,革命則要在解放後構建新政體、追求自由。 2、對馬剋思“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批判:容易導嚮“生命是最大的善”的結論;作為馬剋思主義者的列寜對十月革命的解讀:“電氣化加蘇維埃”...
圖書標籤: 漢娜·阿倫特 政治哲學 HannahArendt 政治學 革命 阿倫特 Philosophy 哲學
Tous les mots qu’elle a écrit m'a conquis.
評分革命不是政治手段的唯一途徑,謀取生存權利並非一定會導緻暴力革命。反之亦然,暴力革命也不會總是以生存權利作為藉口。《論革命》中的阿倫特對技術的理解也很膚淺,技術能代替政治手段作為人類解放的途徑麼?即便是當時估計也沒幾個人會說是,解放勞動力的技術革命基本都會伴隨社會組織架構的動蕩。《論革命》中的“僞善”貌似跟她在《人的境況》的“公眾領域施行的善”貌似也不能畫上等號。
評分革命不是政治手段的唯一途徑,謀取生存權利並非一定會導緻暴力革命。反之亦然,暴力革命也不會總是以生存權利作為藉口。《論革命》中的阿倫特對技術的理解也很膚淺,技術能代替政治手段作為人類解放的途徑麼?即便是當時估計也沒幾個人會說是,解放勞動力的技術革命基本都會伴隨社會組織架構的動蕩。《論革命》中的“僞善”貌似跟她在《人的境況》的“公眾領域施行的善”貌似也不能畫上等號。
評分英文中文都看不懂。
評分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 Establishment and Spirit.
On Revolution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