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彼得•L.伯格,奧地利裔美國著名社會學傢,路德教派神學傢。主攻社會學、宗教社會學、神學,其著作論及當代重大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宗教問題。
譯者: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傢、資深翻譯傢,曾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會高級顧問,從事英語語言文學、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三十餘年,著作和譯作近六十種,逾1500萬字。
編輯推薦
《與社會學同遊》作者提醒我們,學習社會學一定不要丟掉人文關懷。本書生動地闡釋瞭人與社會的關係,帶領讀者在社會學的世界裏暢遊。
商品描述
社會學是一場遊戲:既有輕鬆的一麵,可供消遣;又是思想挑戰,要求遊戲者有一定的素養。在《與社會學同遊》書中,彼得•伯格以如椽之筆和酣暢的文字帶領我們神遊社會學的莊嚴殿堂。在這趟旅途中,我們將緊隨作者去審視人與社會的關係,去體會社會學的多重視角,關照社會學的多重性質。幾個突齣的主題是:“人在社會”“社會在人”和“社會如戲”。這部權威學者的經典著作宛若濃縮而精美的靚湯,帶給我們豐富的人文主義營養。
名人推薦
在現代社會學的180年曆史中,大多數人將社會學視為一門欲與自然科學比肩而産生的實證科學。但從齊美爾和韋伯起,有關社會學的人文主義思潮同樣源遠流長。作為現象學社會學創始人舒茨的學生,彼得•伯格有理由,也有信心通過對社會現實建構過程中主觀意義的揭示,告訴我們與實證社會學所依賴的經驗、數據、事實或有效性迥然不同的人文主義的社會學性質。這種人文主義性質既體現在我們如何看(see)這個世界的過程中,也體現在這一學科所蘊含的道德訴求之中。
——周曉虹(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一部堪稱經典的社會學入門書。作者一反教科書麵麵俱到的寫法,擇要描繪瞭社會學的主要議題,充滿人文關懷和反思性,深入淺齣而不乏洞見,使初學者在輕鬆閱讀中看到社會學事業的宏觀圖景。
——劉欣(復旦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本書描繪的社會學是一種能夠把個人情趣與追求真相的科學精神、專業智慧與常人關懷結閤成一體的學科。社會學其實比一般人心中的形象更加精彩。作者所描述的社會學是那種能夠發現人類行為的無比豐富性、能夠在個中人不以為奇的現象中展現專業洞見的學問——這種學問會多一些人文情愫,少一些枯燥沉悶。
——高丙中(北京大學社會學係教授)
發表於2025-03-30
與社會學同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長久以來(其實沒有很久,社會學重建纔幾年),中國的社會學本科生在剛剛承受瞭被迫調劑高考專業誌願的巨大痛苦後,就立刻迎來“什麼是社會學”、“什麼是社會科學”等等鬼話連篇的專業導論。大一學生們的目光大都是崇敬的,可在他們崇敬的目光中,那些講述專業導論的社會學教...
評分第一章 作為個人消遣的社會學 “社會學傢研究的題材存在於人的一切活動中”。這裏可以打一個不恰當的比方,社會學傢或多或少都有“偷窺欲”,有時候作為一個局外人,有時候又作為一個參與者,“偷窺”他人之間的互動,偷窺社會錶象之後的內在,社會學的視角能夠看穿社會結構外...
評分你眼中的社會學傢是什麼樣的?在政府或者 NGO 從事社會工作的人?忙著發放問捲、研究統計數據的傢夥?為政策製定者提齣方案與建言的社會改良者?還是冷漠地觀察著我們蕓蕓眾生的科學傢? 彼得·伯格(Peter Ludwig Berger)的《與社會學同遊》(Invitation to Sociology: A Hum...
評分一句話概括:人文主義視角下的社會學。 讀後感: 這本薄薄的小書,到處都是雋永的文字。這些美麗的思考與意象,讓我對社會學充滿瞭好感。因為,書中人文主義視角下的社會學,可以讓人對生活少一些偏見、在社會旅途中多一點憐憫之心。 走在路上,看著來來往往、...
評分兩天讀完本書,急躁的性子差點與這本書無緣,所幸讀瞭第二遍。 第一遍讀匆匆覽瞭大概,初步判定這是一個高傲的社會學傢的世界觀及價值觀敘述散文,邏輯不如專業著作那麼縝密。關於社會學是什麼,社會學傢做什麼倒還有趣,其他內容卻略為過時。六十年代,大量的黑奴、納粹案例,...
圖書標籤: 社會學 社會學入門 彼得·伯格 社會理論 社會學 美國 入門 哲學
本書“邀請”我們與社會學同遊,這個邀請的內容實則是一種“社會學意識”的訓練和培養。所謂社會學意識,實則是一種現代意識、一種從事現代科學研究的基本態度:理性精神,懷疑精神,對真理的好奇,與日常生活疏離、陌生化從而追求現象背後的客觀規律,對既有社會結構、觀念文化、意識形態保持中性(relative)態度,並能進行選擇(alternation),不陷入單一、特定的意義體係,從而培養齣一種世界眼光和開放意識。…這分明是在講現代自我意識的養成。悖論在於:時刻關注被“社會結構”籠罩的人們的社會學傢(塗爾乾的重點),最可貴的品質恰恰卻是超齣社會框架的自我能動意識(韋伯的重點)。(糾正一個翻譯錯誤:P124,穆齊爾是奧地利的,不是奧大利亞。)
評分似懂非懂,有些部分讀得很枯燥無味,有些部分讀下來又似乎有所感觸。
評分似懂非懂,有些部分讀得很枯燥無味,有些部分讀下來又似乎有所感觸。
評分1.“誠然,有的時候,我們受到社會的壓製而被迫屈服。 然而大多數時候,我們是被自己身上的社會性推入陷阱的。我們來到人世之前,禁錮我們的圍牆就已經修好瞭但卻由我們自己來進行重建。 我們與社會的閤作就是對自己的背叛,我們自己縱身跳進瞭社會的陷阱。”2.社會學不僅看穿瞭對現狀的幻滅感,而且看穿瞭對未來的虛幻期待。不敬的態度。3.一切製度結構必然依賴欺騙。4.意識形態經常地扭麯社會現實,以便插足它能插足的地方。意識形態專傢不知道他在說謊。5.在安然無虞的世界裏我們隻需要遵守規則就能得到保護,不至於受到生存境遇終極恐懼的威脅。6.自欺就是逃避自由。
評分一開始有點讀不進去,其實很精彩。
與社會學同遊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