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Milgram,1933—1984),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曾先后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任教。在耶鲁大学做了震惊心理学界的权威服从实验,在哈佛大学进行了“小世界实验”并提出“六度分离”概念,之后在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任教,获杰出教授荣誉。他所获得的其他荣誉和奖励还包括:福特基金奖学金、美国科学促进会的社会心理学奖和古根海姆奖。
发表于2025-02-02
对权威的服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作者设计了一系列逻辑严谨的心理学实验来探究人们在权威之下执行伤害他人的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绝大多数人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他人、是不符合道德,也不符合善良正义,但是最终仍然会服从权威犯下恶行。 作者通过多种条件的实验来证明该实验的普遍性和说服力,也从多...
评分作者用实验证明,艾希曼不是一个可怕的恶魔,而只是一个进入代理状态的,盲从权威的没有激情的官僚。当进入此种状态时,个人不再认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是将自己定义为执行他人意愿的工具。 实际上,这种盲从权威的倾向;即有进化上原因,也与人类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无...
评分给四星,是因为我期待还能读到更精彩的书。这本书挺吸引我的,一口气能读完,本想写篇长长的书评,后来想想还是罢了。心理学的书剖析人的本性,越经典的书剖析的就越准确越彻底。然后,你会发现,读完这本书,走在大街上,看到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你想到书中写的人性这些人身上...
评分本书的特点是科学、严谨,具体体现在实验中遵从控制变量法,讨论了在各种情况下权威的影响力是否都有效、是否有增强或减弱。 欣赏后记李关于质疑的回答,以及附录中关于道德问题的说明。 对权威的服从与从中心理在我看来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本性,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社群形成并发展...
评分后来我一直没能找到那部电影,当时是在央视电影频道看的,关于二战集中营的故事。 看完后,我给朋友发了个短信,说如果我在二战德国的话,很有可能是个像艾希曼这样的一个刽子手。朋友不信,但是我很清楚,我的一个特性决定了如果我在某个岗位会是这样一个人的。 这部电影中,...
图书标签: 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 心理 米尔格罗姆 权威 社会 服从
如果上级的命令与我的良心相冲突,我是否应该服从?这是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都会扪心自问并深刻思考的问题。
1960年代,在耶鲁大学任教的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进行了一系列以服从为主题的实验,打破了人们对个人道德的自信和对自由意志的迷信。
实验的基本方法是:实验者招聘40名来自不同职业的市民,告诉他们参加一项名为“惩罚对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他们充当“教师”,在实验者的指令下,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对“学生”施加强度和痛苦程度不断增加的电击。尽管“学生”以各种形式反抗,有26名受试者在实验者的命令下坚持到最后,对“学生”施加了最强程度的电击。
米尔格拉姆改变实验的要素,做了19个独立实验,实验对象多达1000人。这一实验的设计与结果震惊了全球心理学界。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的心理学家在不同时期重复了这一实验,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
在本书中,米尔格拉姆完整记录了这19个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以及部分受试者在实验中的反应,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深度分析,揭示了在等级社会中服从权威现象的社会及心理原因。
当代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彼得·辛格评价说:“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加批判地接受权威的危险。”
把震惊世界的实验讲述的细致完整,一些之前的疑惑都能得到解答,也是课堂上非常好的讨论素材
评分“那些只是做着分内事、内心并不带有特别的敌意的普通人,可能会在可怕的毁灭性活动中充当帮凶。” 米尔格拉姆的脑洞,自主状态与代理状态,情境力量,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
评分“那些只是做着分内事、内心并不带有特别的敌意的普通人,可能会在可怕的毁灭性活动中充当帮凶。” 米尔格拉姆的脑洞,自主状态与代理状态,情境力量,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
评分真正的等级追随者会深入到他的团体内部,比如他信奉的宗教过所属党派,他的身份已经完全交给了这些团体。
评分權威和良知。It’s safe to stand by winning side.
对权威的服从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