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伦·L.卡尔,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劳伦斯大学教授。
张红军,中国人民大学美学专业硕士,武汉大学美学专业博士,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原学梅,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在对虚无主义不断变化的面孔做了一番回顾后,卡尔讨论了尼采的诊断,即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主要危机,然后比较了早期卡尔·巴特和理查德·罗蒂对虚无主义的反应。对一些人来说,虚无主义已经失去了它的危机内涵,蜕变成人类生活中一个不那么令人讨厌的角色。这种转变最终绝对化了共同体的偏好,反映了一种不断增长的无能——无能于批评和改变现存思想的结构。作者认为,对虚无主义的非批判性接受,是后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而这会使后现代主义反讽性地结束于它的对立面——教条主义。
在人类和真理本质的偶然、相对、自我合理化的共识上,尼采还愿战斗,视为之为暂时态保持昂扬;卡特选择坚守,在信仰路上咬紧牙关,罗蒂则已放弃抵抗,打碎神坛并不打算修复。 这已经不是智识的角力,而是姿态、勇气、或说热情(passion)的各自选择。 所以后现代里,「对xxx内...
评分在人类和真理本质的偶然、相对、自我合理化的共识上,尼采还愿战斗,视为之为暂时态保持昂扬;卡特选择坚守,在信仰路上咬紧牙关,罗蒂则已放弃抵抗,打碎神坛并不打算修复。 这已经不是智识的角力,而是姿态、勇气、或说热情(passion)的各自选择。 所以后现代里,「对xxx内...
评分在人类和真理本质的偶然、相对、自我合理化的共识上,尼采还愿战斗,视为之为暂时态保持昂扬;卡特选择坚守,在信仰路上咬紧牙关,罗蒂则已放弃抵抗,打碎神坛并不打算修复。 这已经不是智识的角力,而是姿态、勇气、或说热情(passion)的各自选择。 所以后现代里,「对xxx内...
评分在人类和真理本质的偶然、相对、自我合理化的共识上,尼采还愿战斗,视为之为暂时态保持昂扬;卡特选择坚守,在信仰路上咬紧牙关,罗蒂则已放弃抵抗,打碎神坛并不打算修复。 这已经不是智识的角力,而是姿态、勇气、或说热情(passion)的各自选择。 所以后现代里,「对xxx内...
评分在人类和真理本质的偶然、相对、自我合理化的共识上,尼采还愿战斗,视为之为暂时态保持昂扬;卡特选择坚守,在信仰路上咬紧牙关,罗蒂则已放弃抵抗,打碎神坛并不打算修复。 这已经不是智识的角力,而是姿态、勇气、或说热情(passion)的各自选择。 所以后现代里,「对xxx内...
问题在于如何把绝对者从绝对的虚无中抢夺出来
评分作者无非是想重新激发“虚无主义”一词在尼采那儿所具备的肯定意义。结论批罗蒂的那部分有点意思,罗蒂彻底反形而上学的激进立场最终在现实中却变异为保守的民族中心主义,这才是奇观。不过我现在觉得罗蒂没错,平庸化的虚无主义乃是现代民主制下中产阶级的必需物,罗蒂对于虚无主义一词的激进处理根本不足以使之发生。反倒是作者的批判让我觉得她看到的只是平庸的虚无主义而非平庸的中产阶级
评分第一,尼采把虚无主义描绘成一种与一个特殊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文化现象——基督教的自我消解;第二,虚无主义被辩证神学家(卡尔·巴特)挪用到信仰问题上,尝试着把虚无主义和基督教信仰联系在一起;第三,虚无在以理查德·罗蒂为代表的反基础主义者的解构性分析中被驯化了……结果,虚无主义不再是我们必须逃避的东西,它失去了潜在的转换和救赎力量,反而变成了人类境遇的一种相当平庸的特征。 存在主义者把虚无主义合法化的结果,就是后现代主义的平庸。p122
评分相当精彩的一部书,但未能摆脱美式思想史写作的通病,主体部分的三章具体论述过于就事说事,和全书线索反而若即若离,但最后一章的精彩依然可以撑起这本书的价值。作者选取了尼采、巴特和罗蒂作为虚无主义思想家的三个主要节点,思考的中心问题是,在尼采那里作为一种尖锐的批判无期通向价值重估之可能性的激进的虚无主义,是怎样经由巴特和罗蒂之手,最终不再成为一个问题,成为无所谓的思想背景,并反过来成为了现成秩序的帮凶的(既然真理并不存在,那何谈以之来改造现实呢?)。巴特舍知识而求真理,罗蒂舍真理而求知识,这个判断引人玩味。有条评论说得好,作者只见罗蒂,而未见罗蒂背后的只想岁月静好的中产阶级,可谓中的。另外在我看来,作者没有触及的法国存在主义这条线其实也暗含着这样的理路。翻译挺好,推荐。
评分sad……我一定是在假装看书,要不就是书本来就是两句话,而假装自己是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