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叔迦居士(1899—1970):安徽至德(今東至縣)人,祖父是清代兩江總督周馥,父親是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周學熙,其子周紹良亦為著名佛學傢。早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工科,後潛心研究佛學。1931年到北京,先後任教於北大、清華、輔仁等大學;1933年,在北大講唯識學,以授課的講義編著為《唯識研究》一書。1953年,參與發起組織中國佛教協會;1956年後,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
《唯識研究》是周叔迦先生1933年在北大教授唯識哲學的講義,由大科學傢王季同作序。本書以專題的形式,將唯識學龐大的體係簡明地展現齣來。書中概念辨析明瞭,邏輯論證嚴密,體係完整,並配以適當的圖錶,是一部高水平的唯識研究專著。本書含“緒說”共二十四章,每一章討論一個特定的主題,史論結閤。
書後收有兩個附錄。一、收入周叔迦先生《<新唯識論>三論判》這一長文,本文乃周先生為批判熊十力先生的《新唯識論》《破新唯識論》《破破新唯識論》三書而作。二、收入其長孫周啓晉先生(紅學傢、文史學傢周紹良之子)的一篇迴憶文章。
"
發表於2025-02-05
唯識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標籤: 佛教 唯識 周叔迦 佛學 佛法 唯識論 禪 宗教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評分粗閱,周叔迦治唯識學,有彆於歐陽漸的精深,也不同於韓清淨的細密,而以疏通融會為所長,本書中最後兩章尤有價值,將唯識宗與天颱、賢首、以及禪、淨、密、律進行比較,頗多真知灼見。其中說“達摩便是唯識宗中的實行者”,又說“禪宗所修,便是加行位的四尋思、四如實智”,若無實際修證體悟,恐不易道及。此外,說“律宗與唯識哲學關係最深”,也是見諦之語。在現代佛學大傢中,周叔迦可以算是一位理性的信仰者,依於學術軌範而又不囿於學術視野,本於佛法正見而又不墮入故紙窠臼,後來的佛教學者中能夠真正接續其衣鉢者似不多見。
評分唯識論比經多,但無論學習經藏還是論藏,名相要熟知。
評分清晰、簡潔,唯識入門明燈。感恩善知識隔空法布施,世間需要周先生這般“正信者的情懷”。(附錄一未讀)
評分主要玄奘係唯識學。對真諦的唯識學介紹太少瞭。真諦最不為人接受的地方,應該是建立瞭第九識。但這是有緣由的,因為他意識到,作為雜染的有為法,阿賴耶識不應該含藏純淨的無漏種子,更不能轉依淨位而成無垢識。真諦-圓測與玄奘-窺基的教理之爭,不能簡單地用翻譯不實來解釋,這四位大師都是極為嚴謹的學者。
唯識研究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