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儒博(Robert Ford Campany),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范德堡大学亚洲研究和宗教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的中国宗教史,以及宗教的跨文化比较。除本书(2009)外,还著有《述异:中国中古早期的志怪小说》(1996)、《与天地齐寿:葛洪<神仙传>翻译与研究》(2002)、《冥祥:中国中古早期的佛教灵应故事》(2012)等。
发表于2025-04-09
修仙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
工作后认真读完一本书真不容易,陆陆续续看了有半把个月吧,总算把“康师傅”这本书给看完了。 核心观点:成仙不仅是一个自我“修炼”、展演过程,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成仙意味着被其他人构成的社群视为“仙”。 前半部分提到修仙的方法,其中包括饮食控制(最基础...
图书标签: 宗教 海外中国研究 修仙 宗教史 文化史 社会史 文化研究 历史
求神问仙是中国中古时期宗教表达的重要形式,也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一直以来,中古时期的仙和修仙者都被描绘成一群神秘、隐匿的人。而康儒博在这项开创性研究中的看法则大异其趣。康氏认为,仙并未脱离社会,仙仅仅是诸多社会角色中的一个宗教角色,且在这种映照之下得以成立。修仙者不是绝世的,他们要在社会环境中寻求治病救人、预测未来、述异志怪的能力。该书融合了多元的理论方法和坚实的中国古代文献,在此基础上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修仙者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互动。它对修仙作为一种社会氛围的描摹非常新颖,它所提出的研究范式对理解其他社会中的圣人角色也具有创造性。该书先后获得美国宗教学会2010年度宗教研究杰出著作奖和美国亚洲学会2011年度列文森奖。
仙是社会构建出来的,很多修道者是假装修道,是一种表演,而其观众对这种表演的接受是这种表演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仙是对世俗社会的反动,构建出世俗社会人们理想的仙,仙是在两者的互动之中逐渐被构造出来的社会记忆,是叙事者参与加工制作出来的。借用西方人类学、社会学的理论来解读,构思很巧妙,对文本的解读还原也可以接受,回应的问题还是文本书写、历史记忆这种大问题。翻译实在是有待提高,有些表述读起来很奇怪,整个书中涉及到的引用著作的作者的名字基本没有翻译,是最大的问题,不看上下文怎么知道Chang指的是张光直?另外,如果从书的内容来说,making transcendents更类似于“制造神仙”的含义,副标题early medieval China直接译为“古代中国”不恰当,应该是“中古中国早期”的含义。
评分被低估的一本书。主题“修仙”指出中国这种特殊的宗教修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很容易被窄化为一项“汉学研究”,但作者的学术抱负远不仅此,而旨在与世界宗教传统(尤其欧洲)作比较研究,补充、校正其理论不足。在此意义上,中古中国的修仙是一个重要例外:简言之,一种非正式、非建制的宗教社会化。这与中国社会的特质有关,即杨庆堃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所说的,相比起欧洲的制度性宗教,中国多是“弥散性宗教”——奇怪的是,本书没有提到杨氏这一经典,更多运用的是集体记忆等西方社会学理论。译本比同系列不少书好,但专名常留着不译,像蒙田《论食人族》这样的经典,正文中人名、书名均不译,对中文读者还是不大友好。
评分新理论,不太新的方法,朝新方向的尝试,中规中矩的结果。文本理解的错误也在可接受范围内,不影响分析。总体很好
评分修仙的过程是社会想象落地的过程,仙的本质到底是社会心理的构建还是什么?作者很耐心,写得很详细,无论是对修仙过程方面的论述还是研究方法的介绍,都令人颇为受益。美中不足,文本审校问题挺多,最明显的就是张光直,不到一页的距离,前称“张光直”,后称“chang”。。。。。。
评分把一个玄之又玄的事情用学术剖析文献比较下寡然无味
修仙 2025 pdf epub mobi 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