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N・安德森(E.N.Anderson),1967年于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美国河滨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研究生态人类学,特别是有关食物之生产与消费的生态学,以及人类究竟如何利用、分类和认识他们的资源。其代表作品有《心中的生态学:情感、信仰与环境》(1996)、《中国食物》(1998)、《在混乱中完结》(1978,与人合作)、《中国南海岸的文化生态》(1972,与人合作)等。
这是一部有关中国食物的内容广泛且引人入胜的历史学和人种学著作。作者从上古史入手,展示了食物如何从一开始就在中国的官府政策、宗教仪式和身体营卫诸方面占据着中心位置,然后顺着时间线索把笔触一直伸向当代中国,丰富、迷人而又发人深思地描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多样性。
洋大人即使如此努力想写一本中国食物,查了几多资料,也把阮籍和嵇康混为一谈,这样的错误还很多,看得人直摇头,文化交流好难好难!各位同学要努力,多写点确切的英文书英文论文让洋大人参考!
评分“常凯申”是隔壁历史系某教授译著里对“Chiang Kai-Shek”的译法,也算网上最近比较流行的段子之一。这两天又嘴馋,翻起刘东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里的《中国食物》。《中国食物》的作者是美国河滨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E.N.Anderson,原书出版于1998年,中译本封面上写着“...
评分九年前曾把此书买来翻过,当时读书不求甚解,虽然觉得译本有些问题,但除了在书上做了少许校正,也没太在意。这次重读,才惊觉译文问题之严重——全书不到300页,数下来竟有150多处翻译问题;而如果有原文可对照,这个数字要突破200甚至300,大概也是不无可能的。 由于没有译...
评分e. n. anderson對於中國食物的研究算得上高屋建瓴,並不祗在柴米油鹽醬醋茶上打轉,對於中國歷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並且抱持著獨特的見解,且無膚廓之虞。 在此基礎之上,anderson以滿懷熱愛的情懷詳細闡述了中國食物的特點及演變。作者對粵菜的歡喜溢於言表,...
评分“常凯申”是隔壁历史系某教授译著里对“Chiang Kai-Shek”的译法,也算网上最近比较流行的段子之一。这两天又嘴馋,翻起刘东主编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里的《中国食物》。《中国食物》的作者是美国河滨加州大学人类学教授E.N.Anderson,原书出版于1998年,中译本封面上写着“...
生态人类学,基于文献的生态学研究
评分翻译太糟糕。
评分把握最精准的中国饮食方面的书
评分作者很牛叉,翻译比较烂,结尾很感人。不过我对他所做的食物区域划分持保留态度,尤其是不懂他说西北食物“几乎不值得评论”是基于何种事实。我觉得后者绝非如他所说全然厚实而呆笨,而有其精致之处,榆林菜是最好的例证。若说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体系,在今天看来也好像不符合事实吧?其他一些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描述,考虑到成书年代也都好理解了。
评分什么食物呀,就是一外国人看中国社会的变迁,“民以食为天”,农业永远都很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