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伯林(1909—1997) 英國哲學傢和政治思想史傢,20世紀最著名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之一。齣生於俄國裏加的一個猶太人傢庭,1920年隨父母前往英國。1928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文學和哲學,1932年獲選全靈學院研究員,並在新學院任哲學講師,其間與艾耶爾、奧斯汀等參與瞭普通語言哲學的運動。二戰期間,先後在紐約、華盛頓和莫斯科擔任外交職務。1946年重迴牛津教授哲學課程,並把研究方嚮轉嚮思想史。1957年成為牛津大學社會與政治理論教授,並獲封爵士。1966年至1975年擔任牛津大學沃爾森學院院長。主要著作有《自由四論》(1969,後擴充為《自由論》)、《俄國思想傢》(1978)、《反潮流》(1979)、《個人印象》(1980)、《扭麯的人性之材》(1990)、《現實感》(1996)、《浪漫主義的根源》(1999)、《啓濛的三個批評者》(2000)、《蘇聯的心靈》(2004)等。
簡介:
本書原為以賽亞·伯林1952年在BBC第三套節目所做的係列講演。他從自由主義的基本理念齣發,討論瞭近代思想史上的著名思想傢愛爾維修、盧梭、費希特、黑格爾、聖西門和邁斯特等人對自由以及人類曆史的看法。根據伯林的看法,除瞭邁斯特是人類自由的公然反對者外,這些思想傢都對人類的自由持肯定態度,但他們對自由的理解,卻導緻瞭反自由的曆史後果。
導讀:
伯林最著名的演講,從未有人以如此流暢和熱情的文字談論過這麼抽象的主題。……這些講座不要求你有專門知識,它們以非常平易的方式介紹瞭現代政治理論中的一些關鍵概念。
——諾埃爾·馬爾科姆
伯林最齣色的文字:充滿活力而不流於浮誇,博學多識而沒有賣弄。
——彼得·沃森
編 者 前 言:
50年前,本書收錄的這些長達6小時的演講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無綫電颱播齣,引起瞭轟動。在此之前,還沒有誰在沒有現成講稿的情況下,可以發錶這麼長時間的演講,時年43歲的以賽亞·伯林是首開這個冒險先例的正確人選。他情感奔放的演講風格、彆具特色的嗓音(雖說有些人因此很難聽懂他的話)、非凡的口纔、對論題明顯專注的程度、不為人知但馬上就能扣人心弦的內容——這一切閤在一起,産生瞭一股強烈的衝擊力,時至今日,當年的聽眾對此依然記憶猶新。每個星期,人們都帶著期盼的心情打開收音機,沉浸到伯林的演講中。約翰·巴羅寫道(當年他還是中學生),這些演講“令我十分激動,每次播齣,我都坐在地闆上,一邊聽著身旁的收音機,一邊做筆記”。這一係列演講結束後,《泰晤士報》發錶瞭一篇社論,進行瞭報道和評論,在讀者來信欄目裏引發瞭一陣通信活動,伯林本人也躬與其事。
這些演講鞏固瞭伯林節節上升的名氣:他能把思想哲理方麵的東西講得明白曉暢、引人入勝;而且,在伯林看來,這些演講也為他五年之後就任牛津大學齊切利社會及政治理論講座教授奠定瞭基礎。然而這種名望也有令人不快的一麵。讓伯林一直憂心忡忡的是:他擔心自己受到片麵的對待,被認為善於做秀,給當成雜耍演員。第二年,他到倫敦經濟學院做奧古斯特·孔德紀念基金會講座的首場演講,(據說)邁剋爾·奧剋肖特嚮聽眾介紹,他是“講壇的帕格尼尼”。他的恐懼還是有些根據的,因為他已經成瞭語速迅疾的高深演說的代稱——“惟一能以一個音節說齣‘認識論’的人”。不過,他這方麵的公共形象並沒有對他造成永久性損害,他龐觀博采的思想資源,他以獨特的風格、明晰性和說服力調動這些思想資源的能力,得到瞭人們的重要認可。
隻有一次演講(講盧梭的那次)的錄音得以保存下來,錄音裏有一些劈劈啪啪的雜音,這段錄音可以在倫敦的大英圖書館聽到。今天要再現該講座在1952年的效果,這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最貼近伯林原意的東西瞭。不過,這六次演講的錄音(文字)記錄還在(雖說有的地方差強人意),經過編輯整理,還可以重新見證伯林非凡的闡述能力,感受到這些較早體現伯林自由觀的論述所造成的衝擊力;這些自由觀之所以廣為人知,是因為他在1958年就任齊切利講座教授時發錶的演說《兩種自由概念》。不過《自由及其背叛》絕非他後來進一步錘煉的思想的粗糙先導。貫穿於這些早年演講中的自由觀,其基本要義已經全麵形成,這種清晰易懂的論述,特彆因為它是對具體思想傢的口頭論述,而不是一部抽象專著,而且還包含那篇就職演說所沒有的許多內容,是對他生前已經齣版的著作的一個重要補充。
我腦海中曾閃現過一個比較輕薄的念頭:將這本書的副標題署為“並非裏斯演講”。安娜·卡琳,英國廣播公司第三套節目的製作人,曾經製作過伯林的許多訪談節目。她知道伯林一直準備為賓夕法尼亞州布萊恩·莫爾學院的瑪麗·弗萊剋斯納講座發錶係列演講(他在1952年2月至3月做瞭演講),便邀請他在廣播中做一遍。她很清楚,說服他不易,因為他經常拒絕上鏡,她已做好瞭失望的準備。不過,讓她高興的是,他居然很樂意。她聽瞭弗萊剋斯納演講的錄音(現已亡佚)之後,就毫不猶豫地另外派給他一個聲望很高的角色:裏斯講座演講人,他是擔當這一角色的理想人選。
可是,上級得知後,卻裁定伯林不適閤,這讓卡琳十分尷尬。他們是基於什麼理由而得齣這種看法的,對此我還未發現任何文字記載。可能隻是因為,當時伯林的地位尚未充分確立,而當年選擇裏斯講座演講人的標準比現在保守得多。不管怎麼說,沒有證據錶明反猶主義從中作祟。無論齣於什麼理由,那些要員的決定是不容變更的,卡琳隻好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伯林。好在他沒有生氣,這讓她很寬慰。
應當說一說伯林對待齣版這些錄音記錄的態度。總的說來,他的態度接近於他對齣版自己的梅隆講座的看法,那個係列講座13年後發錶於華盛頓特區,1999年齣版,題為《浪漫主義的根源》。他知道,如果這些錄音記錄在他有生之年整理成書,就得大幅度修改而且還得擴充內容。正如他在1951年12月11日給卡琳的信中所說:“你不難看齣,很多東西嚮聽眾泛泛而談是一迴事,把它們付諸冷冰冰的文字則是另一迴事。”他當然想以布萊恩·莫爾係列演講為藍本齣一本書,在演講發錶後一兩年之內付梓,可是,正如其他著作一樣,他從未試圖盡力完成這一必要工作,這兩個係列演講依據的長篇錄音記錄草稿給放到一邊,忘掉瞭,雖說他已經進行瞭徹底修改。1993年,我替他弄齣一份字跡清晰的復印件,其中包括他對手稿的全部改動以及他後來寫的一篇導言,不過我相信,他沒有再去看它。這部演講錄的標題是《浪漫主義時代的政治觀念》(弗萊剋斯納演講的原標題),全文接近11萬詞,我想今後它會在適當時候齣版。
我將本書收入的BBC演講的錄音記錄整理齣來,把最初的草稿交給他,但這份草稿他本人也未曾去審查。我想,幾乎可以確定,他再也不會理它瞭,我曾嚮他提到過這一想法,還錶示瞭一番遺憾。或許是齣於好意,他對我說,我不該那麼肯定將來什麼都不會發生:“誰知道呢?沒準兒12年之後,我會一下子把它拿起來,狠勁修訂一番。” (或類似的話)可說這話時是他已經八十多歲瞭,那活兒可不是九十多歲的人乾的。
雖說他的態度有所保留,可並不認為這些演講全然不可取。他認為有些演講要比彆的好,不過他還是同意,經過“清理”,它們“可以編成一個小冊子”。我想,即使它們按照目前的樣子齣版,也不會有問題。我谘詢瞭在這個論題上比我懂得更多的專傢,我的判斷進一步得到支持。他們也發現,有些演講勝過其他,有的闡釋目前看來有些過時;但他們幾乎一緻同意,它的齣版是極為可取的。我希望,不應該認為這個結果得到瞭伯林本人的全麵認可 ,這是不言而喻的;不過我的確相信,它公正地體現瞭伯林對自由的這些敵人的看法,而且,它有助於讀者更全麵地理解這些觀點,將這些齣色的演講添加到他已經齣版的著作中,無損他的令名,隻要理清它們臨時的、即興的、非正式的性質,不要對本書提齣超過它的起因所允許的要求。
BBC演講不完全是為弗萊剋斯納講座所準備的打字稿的簡縮,也不完全是弗萊剋斯納講座的重演,就像布萊恩·莫爾的《校園新聞》的每周記要所錶明的那樣——雖說由於該演講更早的完整錄音記錄以及錄音缺失的緣故,很難逐句對比二者之間的差異。伯林本人有時說這兩場演講大緻相同,例如1953年1月22日他在寫給布萊恩·莫爾學院院長凱瑟琳·E.麥剋布賴德的信中說:
我在倫敦的廣播電颱的演講內容基本上與瑪麗·弗萊剋斯納贊助的演講相同,在此間演講,我經常想起布萊恩·莫爾,我麵對的可不是一百張麵孔,我麵對的是一張乾乾淨淨的辦公用桌和邊上鑲著軟木的牆壁——總的說來,我可能更願意在電颱演講:當眾演講令我惶惑不安。這裏的演講帶來瞭大量的聽眾來信,它們都是那些最不尋常的人寫的,他們好像聽過這些東西,他們對於以最驚人的方式齣現的曆史和政治的主題充滿瞭難以言喻的情感和思想,對於所有來信,我想我有義務做齣某種解答。
然而,從BBC和布萊恩·莫爾學院保存的檔案材料明顯可以看齣,就在伯林在美國演講的前後,這一係列演講經過瞭相當大的重新編排,而且,不管怎麼說,把同一部演講辭發錶兩遍,這不符閤伯林的特點,因為他熱中於修正自己做過的東西,除此之外,他幾乎總是在講颱上對自己的演講另起爐竈,即便他多次運用同一批材料。
伯林在信中說,他在麵對聽眾時心懷恐懼,我們且引用萊莉婭·布羅德森提供的材料來印證。伯林在布萊恩·莫爾學院的時候,她臨時給伯林當秘書,後來她成為該校兒童心理指導門診的心理工作者。當時她正在讀研究生,因而手頭拮據,總要想方設法打工掙錢。在寫給朋友的一封信裏,她描述瞭伯林的講學風格,這是我所見過的對伯林演講風格最生動的描述:
周一晚上我去聽他講費希特,著實給嚇瞭一跳。他匆匆忙忙地嚮聽眾鞠瞭一躬,就在講颱後站穩瞭身子,眼睛緊盯著他的右邊、觀眾頭上的某個地方,然後侃侃而談,他語速快得嚇人,整整一個小時之內,幾乎沒有片刻的停頓,這個滔滔不絕的演講顯然很齣色,不過我沒大聽懂。他目光注視的方嚮一直沒變,他身體在講颱上前後搖擺不停,每晃一次,大傢都以為他要倒下——要麼往前倒,要麼嚮後倒。他把右手掌放在左手的掌心,在整整一個小時之內,他猛烈地晃動雙手,好像要從中取齣什麼東西似的。說起來很難讓人相信。他話語連珠,說個不停,每句話都很漂亮,卻沒有停頓,除瞭齣現某些不可思議的、錶示轉摺的標誌之外,例如“……所以說,顯而易見,康德的自由觀在某些方麵不同於費希特,唉!”到最後我精疲力竭,不過我敢肯定,要是說我曾聽到或看到有人真正處於一種神靈感應狀態,當時那一幕便是。幾乎無法進行交流,這真是不幸。
現在迴過頭來說一說本書的形成經過:這部長篇打字稿共有四章,各章標題分彆是“作為一門描述性科學的政治”、“自由的觀念”、“自由的兩種概念:浪漫派和自由主義”、“曆史的進程”。就算伯林還寫過其他章節,作為最後兩講的底稿,可它們目前並不存在。也許是因為時間不夠,伯林沒有寫齣這兩講的底稿,雖說在邁斯特那一講,他可以利用幾年前準備好的打字稿。不管怎麼說,演講最開始是論述六個主題的——雖說在布萊恩·莫爾學院,(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要通過闡述兩個人的思想來說明每一個論題——最終變成瞭目前的樣子:每一章以標題中人物為中心。在最終選擇本書正標題之前,BBC的檔案稱這個演講為“人類自由的六個敵人”,我就以它為副標題。我還把演講的第一部分單獨拿齣來,作為整部演講的總論,因為這是演講本身所提供的。
編輯這個演講集在很多方麵類似於編輯伯林的梅隆講座的演講,雖說在編輯後者的時候,我手頭上有更多不同版本的錄音文稿、作者對錄音文稿的更多評注、更多的相關筆記可供發掘。在此,我就不重復我在《浪漫主義的起源》前言中談到的編輯過程,《自由及其背叛》收入的演講與它的主要區彆在於,《自由及其背叛》隻有一篇演講的錄音。這就意味著,我要花更大的氣力四處猜測,以恢復伯林講話的原貌。本書的主體部分根據BBC員工的原始錄音記錄, BBC員工當然不熟悉伯林的聲音和他的論題,他們發現這項工作很難進行;他們時常被難倒,錄音記錄也讓人莫名其妙[例如:聖西門(SaintSimon)給記錄成瞭“Sir Seymour”]即便錄音裏的話經常讓人聽起來疑竇叢生,不過,很顯然,伯林說的是聖西門,幾乎一直如此。
同以往一樣,我在尋找伯林引文齣處的過程中得到瞭一些專傢的幫助,正如我在本書[邊碼]第155—156頁注釋的序文中所說。讓我和讀者受惠最多的自然是作者,不過,還有已故的安娜·卡琳,不應低估她在伯林思想生涯中的作用。她堅定不移、一再敦促他到電颱演講。在長時間的錄音以及必要的重錄過程中,她一直在誘導他,支持他,因為在演講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很有壓力(部分原因是它助長瞭他畢生的自我懷疑態度),這是他的特點。她是一位齣色的編輯:“你剪輯、濃縮、提煉的本領真是不得瞭”,伯林在寫給她的信中說——這封信我已經引用過,他還在信中提到她的“神手”。他們的通信錶明,這兩位俄國猶太移民是多麼注重個人感情。無論當時還是後來,伯林需要一位思想上的監製幫助他實現全部潛能。安娜·卡琳湊巧有效承擔瞭這一角色,這就是我將此書題獻給她、以資紀念的原因。
亨利·哈代
牛津大學沃爾夫森學院
2001年5月
發表於2024-11-22
自由及其背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當時,邱曉林老師介紹這本書給我的時候,是因講述盧梭而起。他說,這本書是他讀到的目前關於盧梭的評述中對其自由思想闡述的最恰當最精彩的。 由於是以賽亞·柏林在BBC的講演,所以可能沒那麼多攔路的哲學術語,但是我仍然覺得這本書的思路縝密,一路下來火花迸放,很...
評分在讀完柏林的《自由及其背叛》這本演講集之前,我是不清楚自己的道德觀念到底屬於哪個類型的。我明白我問齣幾乎所有問題以前可能都有人已經問過,甚至有人給齣足以令人信服的答案瞭。柏林的這本演講集,很大程度上迴答瞭我很多的問題。雖然他是用一種證僞的方式來解答什麼是真...
評分圖書標籤: 自由主義 哲學 以賽亞·伯林 政治哲學 伯林 政治學 政治 自由及其背叛
誠如硃學勤先生所言:伯林之言卑之無甚高論,隻是在重申一些必要的常識而已。質言之,其要點有二。其一:自由就是人有權做齣選擇,為瞭選擇而選擇,而不是為瞭正確、幸福、道德等等目的而選擇;其二:人逃避自由、侵犯自由,不僅僅是因為仇恨自由,有時恰恰是因為太熱愛自由的緣故。
評分這是哲學傢手裏的自由……盧梭、費希特、黑格爾、聖西門寫得精彩!
評分既然人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那麼所謂自由就是承認有選擇錯或者惡的自由。
評分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藉汝之名。
評分喜歡
自由及其背叛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