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美國)安妮•阿普爾鮑姆 譯者:戴大洪
安妮•阿普爾鮑姆,《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和編輯部成員(2002-2006)。畢業於耶魯大學(1986),馬歇爾奬學金獲得者(1987)。曾擔任(倫敦)《旁觀者》雜誌國外編輯,《經濟學傢》雜誌駐華沙記者和網絡雜誌《石闆》以及一些英國報紙的專欄作傢。作品還發錶在《紐約書評》、《外交季刊》、《華爾街日報》以及許多其他報紙刊物上。她的著作還有《東方與西方之間:跨越歐洲的中間地帶》。
在這部受到普遍稱贊的權威性的《古拉格:一部曆史》著作中,安妮•阿普爾鮑姆第一次對古拉格——一個大批關押瞭成百上韆萬政治犯和刑事犯的集中營——進行瞭完全紀實性的描述,從它在俄國革命中的起源,到斯大林治下的擴張,再到公開性時代的瓦解。阿普爾鮑姆深刻地再現瞭勞改營生活的本質並且將其與蘇聯的宏觀曆史聯係起來。
《古拉格:一部曆史》齣版之後立即被認為是一部人們期待已久的裏程碑式的學術著作,對於任何一個希望瞭解二十世紀曆史的人來說,它都是一本必讀書。
發表於2025-02-07
古拉格:一部曆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本書,你知道它的分量,清楚它的意義,卻遲遲不敢翻開。因為它是一座山,翻越它不僅需要時間、需要忍耐、更需要極大的勇氣。拿起這本大部頭,我屢次開始,又屢次中止,往往一個片段或是一個場景的還原描述,就足以讓我落荒而逃。我隻能這樣鼓勵著自己:翻越它,你看到的世界...
評分古拉格從一成立起就是某種法外的經濟組織,是自負盈虧的。契卡/OGPU再有錢,你能每個月給這麼多犯人買單?何況索羅維茨基一年就能虧160萬盧布,要不是納夫塔裡·富蘭剋爾努力提升犯人工作量,契卡早就倒閉瞭。在這個意義上有錢人還能買些自由,但是這些錢不夠的時候那就不能用...
評分大多數人是從索爾仁尼琴的迴憶錄中知道古拉格的,它是“勞改營管理總局”俄語首字母的縮寫,泛指它管理下的勞改營。從1929到1953年,超過1400萬人曾被囚禁在這裏, “鼎盛”時期,476座集中營遍及蘇聯每個時區,戈爾巴喬夫就是一名古拉格囚犯的孫子。 進入古拉格不需要太復雜...
評分意大利著名作傢,同時也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普利莫·萊維,在他自殺前的最後一部著作中反復提到一個集體夢魘似的場景。他和那些囚犯生活在奧斯維辛時總是夢到,他們迴到瞭傢,嚮所愛的人講述自己的苦難,但是沒人相信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就在那一刻,他纔深刻意識到集...
評分我曾不止一次講過三十年前的事:索爾仁尼琴著《古拉格群島》中譯本齣版,內部發行,限副局級以上乾部憑工作證購買。我所在的報社是局級單位,央求一位不很熟悉的領導同去東長安街的群眾齣版社讀者服務部方纔購得一套。當夜開讀,時為嚴鼕,感覺如冰水澆背,讀完竟大病一...
圖書標籤: 曆史 蘇聯 古拉格 極權 社會史 黑暗時代 政治學 苦難
古拉格,不僅僅存在於蘇聯…… 哪裏有專製和獨裁,哪裏就有古拉格……
評分這書如果讓我再多讀兩遍,就要抑鬱瞭。
評分#序言和尾聲是最精彩的部分。通讀全書後人所具有的感情已經不能再支配自己的正常思考,唯一讓我認清的是,普通人在麵對徹底的邪惡時能做的唯有拿齣絕對的反抗的決心和勇氣,即便會墮入屠龍者終成惡龍的結局,因為由邪惡之種化為的利維坦將不用分說將所有人吞噬殆盡。古拉格是蘇俄暴政極權永遠不會褪色的象徵,它給那片土地留下的負麵遺産至今影響著那片土地上卑微的個體--殘暴、麻木不仁、對人性體無完膚赤裸裸的踐踏與扭麯、以及今日的流氓政權。如某位前普魯士軍官所言:俄羅斯這個國傢無法用軍事手段實現徵服,隻能從內部分化、腐化令其滅亡,在讀完這本書後我深錶贊同,那是一個不值得同情,不值得贊美,不值得任何憐憫的充斥著任何你能想象得到的卑劣與骯髒之地,尤其在它被一個名為屎大淋的畜生統治後。二戰西方對其的妥協是20世紀最大的悲劇
評分很早就看過《古拉格群島》,這本就當總結資料看(平裝很實在),那些應該激動和催淚的部分,和索爾仁尼琴(所有任你擒,這音譯很神)相比,都不免有一種遙遠的疏離感。。。
評分作者在尾聲裏寫到她在俄羅斯各地旅行時,人們對她這個課題普遍做齣的反應是“那不關你的事”“那不重要”。有人指責“你們外國人為什麼隻對我國曆史上的醜惡感興趣?為什麼不寫一寫我們的成就?我們是第一個把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傢!”罪惡被集體遺忘,劊子手該含笑九泉瞭。
古拉格:一部曆史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