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曉菲,1971年生人,6歲習古詩,古今中外,閱讀頗豐。1985年經過北京大學英語係、心理學係、中文係老師麵試,特招進入北大英語係。而當時年僅14歲的她,以與生俱來的纔情和聰穎,已齣版兩本詩集,名動天下,真正是少年成名。時隔多年,再次齣現在人們視野中的田曉菲已是執教於哈佛大學東亞係的年輕學者田曉菲瞭,不時有佳作問世,顯示瞭她深厚的知識積澱。讓人驚訝於她的纔情之餘,更驚嘆於她學者的嚴謹與智慧,以及她勤奮踏實地走過的每一步。從北大畢業後,田曉菲遠赴大洋彼岸求學,於1998年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曾在美國柯蓋特大學,康奈爾大學教書,現在哈佛大學任教。
:《塵幾錄》一書旨在嚮我們展示,讀者不僅體驗作者,而且,更通過重新塑造文本以使文本符閤自己的解讀來“生産”或“創造”作者。《塵幾錄》以東晉時代的詩人陶淵明作為切入點,檢視瞭文本傳播的機製與曆史。作者以歐洲手抄本文化研究作為參照係,展現瞭中國中古時期文本的流動性,以及中國手抄本時代的文本如何因為後代的需要而被重新建構和變形。
發表於2025-04-25
塵幾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在大三的陶淵明研究課上,就曾聽說過田曉菲《塵幾錄》這本書。讀研以後,這本書卻幾乎成瞭一個禁忌。聽同學說,因為《陶淵明集校箋》的作者,著名學者龔斌教授曾經多次寫文攻擊《塵幾錄》,導緻後來田曉菲訪問上海時,一直避開先生曾任教的華師大中文係。雖然這不過是道聽途說...
評分田曉菲眼光毒辣,通過版本的研究,指齣瞭陶淵明形象的構建是一個經典化的過程。不過她太過於執著版本細節的分析而忽視瞭一個大的事實:事實是:在六朝文學開始聲律化、辭藻化、對偶化的演進下,陶淵明卻一反常態而行之。而陶淵明的以文為詩、不重辭藻的整體風貌,卻不是後代已...
評分課程作業: 經過錢鍾書在《談藝錄》中的論證,“淵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為貴”“淵明文名,至宋而極”,這一精到論點已經成為學者共識。在南朝時期,隱士已經相當普遍,陶淵明也僅僅是作為普通的隱逸文人受到關注。蕭統編《文選》,隻收入他的幾首詩和《歸去來兮辭》;鍾嶸...
評分讀過《塵幾錄》,對手抄本文化和陶淵明的文學鑒賞,有瞭更深的瞭解。雖然還談不上研究,至少對手抄本文化現象和陶淵明的韆古誤讀,有瞭許多新鮮的見識。其文風明白曉暢、通俗易懂,相較之下,現時許多文學研究著作麯高和寡、故作高深的理論詮釋和演繹,相反更令人如墜雲霧,不...
評分Reading Tao Yuanming: Shifting Paradigms of Historical Reception (427-1900) (Wendy Swartz 2008) Review: Tian Xiaofei—Tao Yuanming and Manuscript Culture: The Record of a Dusty Table Focuses on this special topic in Tao’s reception history: the edition and...
圖書標籤: 田曉菲 陶淵明 文化研究 海外漢學 塵幾錄 海外中國研究 手抄本 古典文學
不夠闡釋學的闡釋學研究——我很好奇用這種方法的作者,有沒有想過自己的潛在假設也可能是被樹立起來的形象而已,比如宋人樹立陶,我們樹立宋人,然後又用我們樹立的宋人去樹立陶。 然後進入瞭無限闡釋的循環怪圈,還是讀讀詩吧,畢竟詩還是為瞭美,而不隻是闡釋的吧?
評分隨便翻翻,沒有認真讀,覺得有些隔。
評分和後來的《烽火與流星》相比,顯得刻意而凝滯,更像是一篇論文。另,不喜歡田曉菲解讀詩詞,工工整整,流於錶麵,像是一本乾淨的作業,卻不帶半點感情。
評分Tian的成名作。手抄文本流動性所造就齣來的「陶淵明」,人格形象決定異文選擇,異文選定又反過來證明人格的循環論證,能夠在她的文本細讀中得到重新審視和批判,也不過是一種妥協罷瞭,而詮釋的本質在於又一次賦予意義。感謝@1315128 的生日禮物。#壹陸讀#062
評分Tian的成名作。手抄文本流動性所造就齣來的「陶淵明」,人格形象決定異文選擇,異文選定又反過來證明人格的循環論證,能夠在她的文本細讀中得到重新審視和批判,也不過是一種妥協罷瞭,而詮釋的本質在於又一次賦予意義。感謝@1315128 的生日禮物。#壹陸讀#062
塵幾錄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