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法國中世紀史、社會史名傢,以對兒童史、傢庭史和死亡觀念史的研究享譽於世。除瞭《兒童的世紀》外,其代錶作還有《私人生活史》(5捲本,與喬治•杜比閤編)等。
本書榮獲2013年傅雷翻譯齣版奬(社科類)。
在中世紀,小孩幾乎一斷奶,就被當作“小大人”看待,他們混入成人中間,穿著與大人相仿的衣服,與其一起勞動、競爭、社交、玩耍。從中世紀末期以來,父母逐漸開始鼓勵小孩與成人分離,以兒童及對兒童的保護和教育為中心的新的傢庭觀發展起來瞭。將童年時期視為一個最特殊的人生階段,這個觀 念自此紮根於現代西方思想之中,並席捲瞭整個現代世界,成為無可動搖的價值觀。
阿利埃斯通過考察四個世紀的繪畫和日記,以及遊戲、禮儀、學校及其課程的演變來追溯兒童的曆史。自1962年初版以來,本書在西方史學界引起瞭極大反響,被視為兒童史和傢庭史的奠基之作。
發表於2025-02-02
兒童的世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這是一本開創性的名著:當初正是由於它的麵世,使整個史學界第一次開始認真麵對兒童這一曆來被排斥在曆史研究之外的群體。其所以能引發如此震動,主要原因也在於它提齣瞭一個極具爭議的觀點:“兒童”是一個在相當晚近的時代纔建構起來的觀念;也就是說,在17世紀之前的古代人...
評分 評分英國史學傢哈裏·亨得利剋(Harry Hendrick)曾感嘆:“如果女人是被隱藏在曆史裏,那麼兒童則被排除在曆史之外。”直到20世紀50年代,兒童史領域還被描述成“完全的處女地”。早期許多作品偏重製度麵的介紹,比如學校係統的興起、童工立法、嬰兒福利等等,關於童年與兒童本身...
評分今天我們的風尚、喜好、口味不是突然齣現的,它們都有著被發現的開端、被推崇的過程,被遺棄的曆史痕跡,如蝸牛爬過的路綫,如噴氣式飛機身後的煙霧,這本書很好地爬梳齣那些隱藏於日常生活中的印跡。讓我們看到,社會風尚,如對兒童的珍愛、對童年生活的美好期待,在我們文明...
評分從中世紀“縮小的成人”到現代“兒童” 文/蔣竹山(颱灣東華大學曆史係副教授) 鳳凰網讀書頻道《讀藥》周刊獨傢專稿,如無授權,請勿轉載。 法國著名史傢Philippe Ariès的經典名著《兒童的世紀:舊製度下的兒童和傢庭生活》終於有中文翻譯本瞭,距離1960年齣版的原書,整整隔...
圖書標籤: 兒童 童年研究 人類學 社會學/人類學 曆史 社會史 兒童史 新文化史
文中用瞭不少圖像資料,可惜書中隻有寥寥幾幅。
評分貌似歐洲並沒有“男女授受不親”的說法吧?為何17世紀的學校教育“尚未成為階級壟斷,卻一直受性彆壟斷”——窮人能上學而女孩不能?或者,正因為學校(學院)最早是提供給窮人的,所以纔延續下來不讓女孩去?
評分文中用瞭不少圖像資料,可惜書中隻有寥寥幾幅。
評分就那樣吧,沒我想得好玩
評分”兒童“概念的確立,是19世紀的發明。在此之前,兒童是”小大人“,是私有財産,兒童成長的特殊性被忽略;在那之後,兒童成為傢庭的核心,對兒童的教育受到重視。作者從文化層麵的各個角度考察瞭各種現象,剖析這個轉變的完成。
兒童的世紀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