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德國人,文學和美學傢,現被視為20世紀前半期德國最重要的文學評論傢。齣身猶太望族,先後在柏林、布賴斯高地區弗萊堡、慕尼黑和伯爾尼等地研讀哲學,1920年定居柏林,從事文學評論及翻譯工作。他的精彩的,然而是離經叛道的博士論文《德國悲劇的起源》(1928)遭到法蘭剋福大學拒絕後,他即終止瞭對學員生涯半心半意的追求。1933年納粹上颱後,本雅明離開瞭德國,最後在巴黎定居,繼續為文學期刊撰寫文章和評論,1940年法國陷於德國,他南逃,企圖取道西班牙去美國,但在法西邊境從布港警方獲悉將被送交蓋世太保後,他自殺而死。
本雅明的大量著作於身後齣版,在20世紀後期為他贏得愈來愈高的聲譽;他行文凝練,在作品中進行哲學的思考,寫來饒有詩味。他將社會批判、語言分析及曆史懷舊情緒融為一體,字裏行間流露齣感傷與悲觀情緒。1930年代他早期抽象的批判思想變而具有馬剋思主義傾嚮。
《拱廊研究計劃》是本雅明對巴黎19世紀城市景觀的研究計劃。在19世紀與20世紀現代性與資本主義是一個硬幣的兩麵。“浪漫主義的反資本主義者”本雅明接受列寜所說“最後階段”,相信資本主義的末世不遠,萌生瞭通過研究巴黎拱廊這樣一個大都市異化景觀來研究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盛世”的計劃,即《巴黎拱廊計劃》。在這項研究完成之前本雅明自殺身亡,遺留下來的隻有兩篇提綱(1935年提綱與1939年提綱)和兩篇關於潑德萊爾的論文。這些所有遺留的文字即是本書《巴黎,19世紀的首都》。雖然是一部未完成作品,但是沒有人會懷疑其重要性。
發表於2024-12-22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波德萊爾,法國人,十九世紀詩歌象徵派先驅,隻活瞭49歲。照片上,他頭發稀疏,但前麵兩束頭發彬彬有禮地搭在頭頂,銳利如鷹爪的目光,硬挺尖刻的鼻梁,嘴角下撇,深陷的法令紋,他歌唱醜惡,揭露社會陰暗麵,帶著靈性的詩句穿越象徵主義的樹林,他的聲音仿佛穿越瞭萬層霧...
評分一開始讀的時候感覺譯者的注釋太少,很多人名都不認識,一些專業詞匯也不太懂,都要自己查(這裏吐槽一下譯者),遇到不瞭解的當時用手機查過後就將該詞的頁碼行數記錄在筆記本上,現在統一整理齣來,供大傢參考。關於人名的注釋,力求詳盡,附帶上瞭他們各自的思想,有些還考...
評分一、 人穿行於象徵之林 那些熟悉的眼光注視著他 ——波德萊爾 煤氣燈亮起來瞭。司燈人穿過拱門街擠滿建築物的通道和夜遊癥的人群,把幽暗隱晦的街燈點亮。玻璃頂、大理石地麵的通道,豪華的商品陳列、賭場、玻璃櫥窗……人群的麵孔幽靈般顯現,他們焦灼、茫然、彼此雷同,擁擠...
評分張旭東先生在該書“中譯本第一版序:本雅明的意義”中稱瓦爾特·本雅明“融閤瞭一個馬剋思和一個‘現代詩人’的傾嚮”(頁2)。通過撰寫《惡之花》等詩的波德萊爾的詩歌形象,特彆是“拾垃圾者”這個隱喻,本雅明潛入“大眾”,在資本主義世界“黑暗”中把握存在命運的人,包括...
評分圖書標籤: 瓦爾特·本雅明 本雅明 文化研究 巴黎 曆史 城市 文化 商務印書館
一口氣看完,說得深入淺齣,引發很多思考。
評分本雅明就是很不錯
評分以為是本雅明關於城市的評論,沒想到針孔放在波德萊爾的詩歌詞句上,探照齣一個時代的麵貌——原來文學評論可以寫到這樣廣闊啊!
評分自從知道瞭《啓明》裏那個說的不明覺厲的“新天使”的真相之後,就再也不敢隨便瞎描摹本雅明形容的情景瞭...還好書裏說的巴黎拱廊和波德萊爾的書都還算是自己看過...
評分如果我沒有被翻譯坑爹,這本書不如說是一份後革命時代巴黎的城市生活方式、流行品味、城市景觀、階級關係、流行文學和公共輿論的圖像記錄和文本解讀,夾雜著淡淡的憂傷和憂慮。本氏眼中巴黎猶如戲颱,上演著資本主義社會各種光怪陸離的劇目:城市的日常悠閑與生活,建築風格所暗含的技術要求與藝術審美的張力與融閤,城市規劃中隱含的政治目的,過往行人的錶情、作風、衣著所體現的社會階層,報紙專欄觀點的傳播與討論,復古品味的流行,百貨商店與櫥窗陳列對消費者的刺激,以至妓女的生意方式等等,無不指嚮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個高峰所産生的城市生活,其中蘊含的現代性對人身、經濟和思維的控製與改造。選取波德萊爾為研究對象,是由於他將自己放逐於城市人群之外,文筆兼具惡魔式黑暗和彌賽亞光芒,似也可作為巴黎二重性的一種意象。
巴黎,19世紀的首都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