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維明(1940—)祖籍廣東南海,1940年齣生於昆明。1961年畢業於颱灣東海大學中文係,翌年獲哈佛大學曆史與東亞語言學博士學位後,分彆任教於普利斯頓大學和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學中國曆史和哲學教授,至2010年榮休,期間曾擔任該校宗教研究委員會主席、東亞語言和文明係係主任。1988年獲選美國人文社會科學院院士,1996—2008年齣任哈佛燕京社社長,2001年應聯閤國秘書長安南之邀,參加“文明對話”顧問委員會。現為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
五百年前的王陽明(守仁)是儒學傳統中最活躍的思想傢之一。他生活在十五六世紀的明代中國,其學說從根本上重塑瞭儒傢思想的結構,對後世産生深遠影響,即使在當代中國仍然有著清澈的迴響。
但是,陽明的青年時代動蕩不安,兩次會試落第;在道教的生長術和禪宗的齣世實踐中找尋生活的意義, 半途而廢;申斥宦官劉瑾而被廷杖,當眾受辱;流放貴州,在偏僻地區過著孤獨而艱險的生活。
與多數有關王陽明的作品著力討論起哲學思想的內涵不同,本書重在考察陽明思想形成的歲月,包含瞭大量的精神和學術的遊曆。書中展現齣陽明人生有著普遍的啓示意義,他通過真誠的努力,想實現一種人格理想,以超越社會和曆史的限製。陽明在具體的社會關係世界對自我實現的追求,體現齣一種熱切的人類關懷。
發表於2025-02-07
青年王陽明(1472—1509)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據錢德洪、王汝中所編的《王陽明年譜》記載,在他們的老師十一歲時,便早已流露齣異於常人的誌嚮。當時還在餘姚讀私塾的王陽明,有一天這麼問老師:“何為第一等事?”塾師迴答:“惟讀書登第耳。”但少年王陽明對這個答案似乎並不滿意,他沉思一會,說道:“登第恐未為第一等...
評分科學讓我們獲得許多外在的知識,小到原子、基因,大到浩瀚宇宙,而哲學則是嚮內求的,哲學的價值就是幫助我們,通過思考、反省,來真正的認識我們自己,我們到底要什麼,愛什麼,恨什麼。這些問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似乎都很難給齣好的答案。王陽明的心學也許也可以看...
評分科學讓我們獲得許多外在的知識,小到原子、基因,大到浩瀚宇宙,而哲學則是嚮內求的,哲學的價值就是幫助我們,通過思考、反省,來真正的認識我們自己,我們到底要什麼,愛什麼,恨什麼。這些問題,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似乎都很難給齣好的答案。王陽明的心學也許也可以看...
評分“本書假定讀者已經非常瞭解明代思想史的基本綫索,也瞭解王陽明的生平和思想。本書所討論的是儒學傳統中一些持久爭論的問題。”然而我完全不瞭解。 看標題以為本書晦澀難懂非常難讀,沒想到是傳記這樣的內容,甚至像小說一樣生動。守仁仿佛成瞭我的朋友,見他飽經磨難,也見他...
評分2020-02-28 【quote】 王陽明(1472-1529)的六世祖王綱(1300-1371?)以文學和軍事纔能著稱,過著隱居生活。七十歲任兵部郎中,平叛成功,但迴來時被苗民所殺,當時16歲的兒子就在旁邊。 世代拒絕齣任政府官職,但為維持中等生活,不得不為之。 1481年父親王華高中狀元,入翰...
圖書標籤: 王陽明 哲學 傳記 杜維明 理學 海外漢學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海外中國研究
指引睏境中的我
評分文科的博士論文還是蠻精彩的。 算是對王陽明的啓濛,人生增加一位導師。(查理芒格,王陽明,赫伯特西濛) 立誌,勤學,改過,責善 王陽明很有洞見地提到瞭原生傢庭的問題,人的自由並不是由切斷原初的親情達到的,也不是由內心獲得拯救達到的。傢庭紐帶並不是嚴格的束縛,它提供瞭一個導嚮圖,個人通過它確定自己恰當的位置。它是一個框架,個人在這個框架中認清自己的身份。
評分果然是一篇原文是英文的博士論文哈哈,我說怎麼讀著有股學術翻譯的味道。簡單整閤瞭青年的時期階段,重大事件。力求客觀,研究王陽明的還是值得一讀的。
評分知行閤一。
評分杜維明1968年的博士論文。雖題為青年,但由於王陽明的思想基本是在書中劃定的“青年”時代悟到、提齣,故也可以說是王陽明思想研究。主綫有三。(1)套用時下的一句話:“大聲說齣那六個字”。作者認為王陽明深他父親、傢庭的影響。輕則如生活在狀元父親的陰影下,重則如他放棄佛道齣世,是因為他發現親情乃人之本性,不能丟掉做人的根本。(2)強調王陽明“做聖人”的主張貫穿於一生,自己也要身教。個人經曆的沉浮見聞,對王陽明有極大影響。(3)反駁王陽明是“僞儒傢”“真佛道”的說法,討論佛道與王陽明的關係。同時,指齣他與硃熹思想的融閤性而非絕對對立性,以及他與陸象山的不同之處。不過,本書有一種感覺,即杜維明並非在講王陽明的思想(引王陽明原文較少,且過分依賴《年譜》),而是在藉王陽明講自己的儒學理論。
青年王陽明(1472—1509)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