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塞缪尔森(Scott Samuelson)
哲学教师、影评人、电视主持人,埃默里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在爱荷华州的柯克伍德社区学院教哲学,也曾在爱荷华州奥克戴尔监狱为服刑犯人上哲学课。2014,他的第一本书《最深刻的人生:写给大家的哲学导论》一出版便受到读者和哲学界一致好评,荣获2015年“人文学希特奖(Hiett Prize in the Humanities)”。他还有过许多公开演讲和讲座,包括TED演讲《哲学如何救了你一命》。另外,他在美国广播公司(ABC)旗下电视台KCRG主持了一档周日脱口秀节目《新闻道德视角》。在写作、演讲和教学之余,他还是柯克伍德的一家法国餐厅的副主厨。
[未读·思想家]
明天和苦难不知哪个先来,让我们做好准备!
一本思考苦难与文明的哲学史,在狱中写成的哲学通识课
2015年“人文学希特奖”得主、TED励志演说家入门力作
◇◇◇◇◇◇◇◇◇◇◇◇◇◇◇◇◇◇◇◇◇◇◇◇◇◇◇◇◇◇
【内容简介】
为什么我们会有痛苦?
当尼采看到一位受挫的车夫鞭打着一匹不愿动的马时,尼采内心的某种东西断裂了。当汉娜·阿伦特看到犹太集中营的资料时,她痛苦地质问,为什么这些事会发生?而面对最爱的弟子的早逝,孔子只能向天哀叹不公。拉奥孔的雕像在静默中痛苦的哀号,仿佛在替我们所有人无声的质问。
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质问着、体验着、拥抱着、逃避着痛苦,于是我们自痛苦中诞生了艺术、音乐与哲学。而最终,痛苦的意义由你自己赋予。思考痛苦,面对苦难,是你与哲学的第一次照面。
尽管最后还是涉及到了一些孔子的思想,本书仍是一本“西方式”的作品,其真正意旨仍是“关于痛苦的七堂西方哲学课”。因为关于痛苦的意识形态矛盾及对矛盾的解决的确更鲜明地存在于西方哲学中。这一切的关键正在于作者在开篇所点明的西方宗教问题。 不同于东亚假不可知的天道以...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一、打开这本书的原因及想要找寻的答案 哲学家怎么看待人生痛苦这一命题?他们似乎因为看得太深而时常感到痛苦,一个没有经过数据验证的感受——哲学家大多不得好死。不是诅咒,我意思是印象中许多哲学家罹患抑郁后自杀,要么则在离世前经历过精神崩溃的折磨。 要是这么看的话...
太好看了!一下午看了4章 最近状态不好 因为痛苦思考了很多 在诚品偶然翻到了这本 写的很棒 把哲学体系的逻辑梳理的很清楚 并且一边看一边思考 虽然有点费脑力 但是很畅快
评分痛苦不可避免,那么就坦然去面对
评分看完了又能怎样,糟糕的生活还不是得接着过
评分#购于西西弗# #哲学# 第一、人生充满痛苦。第二、痛苦是欲望和无知造成的。第三、痛苦可以解除,第四、解除方法是遵循“中道”,即后来佛教的基础。空间之内,舒适而缺乏灵魂;空间之外,痛苦却充满意义。中道在哪里?如果一个人经历了某种深切而巨大的个人悲剧,让他坠入黑暗的绝望和对生活的可怕排斥之中,他可能会拒绝相信上帝是仁慈的。
评分结论流于白左(但也没再多费心的必要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