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被認為是繼薩特之後法國知識界的領袖人物,濛田之後最富纔華的散文傢。他在符號、精神分析批評、釋義學、解構主義諸領域都有卓越建樹,對西方文化和文化研究影響深遠。
本書收錄巴特的兩種著作,前者約14萬字,後者2萬餘字。1952年巴特進入國傢科學研究中心從事詞匯學和社會學研究,在其後的七年間在《新文藝》雜誌上發錶瞭許多揭露大眾文化迷思的文章,後來集結成《神話修辭術》(Mythologies, 1957)。從此,巴特被公認是關於我們怎樣通過語言、服飾、手勢相互交流的最有獨創性的評論傢之一。60年代初期,巴特在社會科學高等學院研究符號學和結構主義,他對傳統學院文學理論觀點以及大眾文學形態作瞭論述,其獨特的觀點被稱為新批評,引起其他思想傢的不滿,認為他漠視和不尊重文化中的文學根源。巴特則發錶《批評與真實》(Critique et verite, 1966)與其對抗,控訴那種陳舊的、布爾喬亞式的不重視語言細節、刻意忽視其他理論概念(如馬剋思主義)挑戰的批評方式;他熱情地呼籲讀者要擺脫既成觀念,按照現代思想看待文學作品,而文學作品總是先由一種語言與其自身的衝突組成的。
發表於2024-11-25
神話修辭術/批評與真實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還是喜歡他老年的戀人絮語,少瞭現代主義文學的無法彎麯的思維。神話修辭術,批判,批判,後現代的魯迅。對社會上的偶像崇拜和掃盲工作做瞭很多的貢獻。 “《寫作的零度》(1953)、《神話》(1957)、《符號學基礎》(1965)、《批評與真理》(1966)、《S/Z》(1970)、《文本的...
評分p10 Preface The following essays were written one each month for about two years, from 1954 to 1956, on topics suggested by current events. I was at the time trying to reflect regularly on some myths of French daily life. The media which prompted these refl...
圖書標籤: 羅蘭·巴特 符號學 神話學 文化研究 語言學 文學理論 哲學 法國
我覺得吧,相比Barthes的文論,我顯然是更喜歡他嚼生活的爛攤子那股精氣神兒
評分巴特的神話學充滿瞭奇想色彩。這種感覺在卡塔薩爾那些充滿神經質的短篇小說以及莎士比亞那部“豆花、蛛網、芥子”都陷入狂歡的喜劇《仲夏夜之夢》中也能找到。巴特也許並不想創立某種垂範於世的理論模型,畢竟“爾曹身與名俱滅”,他要的,更接近於在瘋狂的智力遊戲中,截獲一點好玩、一點頑皮與譏誚。
評分非常難讀,幾度看不下去。但讓我意識到批評反詩性卻又很詩性,第一部分很有啓發性。
評分“在這個矛盾已達直極限的時代 何何妨讓諷刺 挖苦成為真理的代言”
評分神話修辭術非常贊,雖然前麵的部分有點澀,但是僅僅是讀完理解的部分就獲益匪淺。“自由式摔角的境地”“茶花女”“占星術”幾章,簡直是思維風暴,聞所未聞的解讀,而且如此精準到位尖刻犀利,並且最重要的——不賣弄。他大約就是達到瞭君君老師所說的“以係統的眼光審視和解讀生活吧”。崇敬之心。
神話修辭術/批評與真實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