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紮爾•納菲西(Azar Nafisi)
伊朗裔美國女作傢、學者、評論傢。
1955年生於伊朗,13歲赴海外留學,26歲時獲得美國俄剋拉荷馬州立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後歸國任教於德黑蘭大學等三所高校,但因在女性的穿著與行為等問題上與校方産生嚴重分歧而被辭退。1997年納菲西返迴美國,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就職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除此書以外,納菲西還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主流媒體上發錶文化批評專欄,如今已成為美國炙手可熱的評論傢。
伊朗女學者阿紮爾•納菲西從海外歸來到祖國伊朗的大學中任教西方文學課程,卻正好遇到伊斯蘭革命,她所選用的《洛麗塔》等經典西方文學作品均為政府明令禁止的篇目;而在生活上,她也不滿於政府對於女性穿著與行為的種種限製。就在革命最激烈的時期,作者還是堅持自己的自由思想,並在秘密組織的晨間與晚間的秘密讀書會上引導她的學生們體會這些經典作品。在政府的高壓下,甚至是警報聲的伴隨下,這些對於作品中人物與命運的討論讓她的學生們愈發領悟到自由與自我的意義。她和她的學生們秘密而堅持的反抗,在政府強製要求女性戴麵紗著黑袍的時候,私下悄悄地化妝、塗指甲油,她們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期盼著美好的未來。在麵紗和黑袍的束縛下,卻藏著她們五彩繽紛的夢。而閱讀,則是她們作為個體的最後也是最不能放棄的堅持抗爭、追求自由的方式。
發表於2025-03-31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一開始這本書的書名讓我想起羅伯特•瓦爾澤一個迷人的短篇,叫《意大利小說》。它描述瞭一個男青年讀完某小說後的劇烈情緒變動。此情緒變動進而發展成極其戲劇化的行為——我總覺得這事態既神秘又可愛,神秘的是你不知道在人心哪塊風平浪靜的錶麵下就藏著一顆興風作浪的種子...
評分說起讀這本書的由來,還得追溯到2017年6月的一個淩晨。那晚,偶然刷到南航旅遊節活動,點進去刷著刷著,突然停在瞭“伊朗”二字。此前從未想過要去那裏旅行。也許是介紹頁麵中的配圖和文字吸引瞭我,也許是那晚大腦疲瞭,思維也遲鈍瞭,亦或是因為曾經參加過的一個孤獨星球中東...
評分 評分伊朗女作傢阿紮爾•納菲西的迴憶錄《在德黑蘭讀〈洛麗塔〉》(Reading Lolita in Tehran: A Memoir in Books),2003年在美國齣版時,適逢伊朗核問題爆發而引起美國嚴重關注的時刻,而這本書也如同文化核彈一樣,在美國激起巨大反響,以至於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長踞117周之久...
評分納菲西把自己的人生凝聚到這本書中,以她愛的文學為篇章,以時間為綫索,嚮我們細細道來她的掙紮和熱愛。 對文學的熱愛、對政治的關心讓這本書和我之間有瞭某種默契。作者就像是我文學課的老師,親切的講述在極權的統治下應當如何堅持自我——若無想象的自由便無個人的自由。如...
圖書標籤: 伊朗 文學 外國文學 阿紮爾·納菲西 女性 伊朗文學 文學評論 政治
算是最近看的最好的評論類書籍,一位優秀的集權主義下的女性作傢,深刻、自我並且堅韌!
評分非常有趣,槽點無數,不過前半部還有在生活與文學評論裏玩穿插跑動的意思,後半部基本就是純粹的生活紀實瞭,拿天朝當對照組,更是妙趣橫生。不知這作者學問到底做得怎樣,感覺波斯人到北美拿教職比天朝還方便。
評分德黑蘭讀洛麗塔,發現伊朗在納菲西身上,在共各國那本書上像個影子,而在洛麗塔這本上,就是個實體,伊朗的現實已經超過瞭作者所讀小說的虛構性
評分德黑蘭讀洛麗塔,發現伊朗在納菲西身上,在共各國那本書上像個影子,而在洛麗塔這本上,就是個實體,伊朗的現實已經超過瞭作者所讀小說的虛構性
評分受製於外界的獨立個體能夠忠於自己對自由的追求,想象的自由。其實讀這本書之前對伊朗幾乎一無所知,想起老爹說他在那個年代偷看禁書對同學說彗星撞地球之類的被批散播恐怖謠言差點被學校處分。蓋茨比的審判部分很精彩,奧斯汀著名開場白果然是英文課上必有梗。。“耐心的石頭” 和魔術師真的太妙瞭!
在德黑蘭讀《洛麗塔》 2025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