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唯識學探源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著者簡介

釋印順(1906—2005),當代佛學泰鬥,博通三藏,一生遊心法海,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佛學著作四十餘種,陸續結集為《妙雲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印度佛教思想史》、《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等專著。印順法師對佛教的教史、教理與教製作瞭廣泛、深入、係統的梳理與闡釋,建立瞭博大精深的思想體係,成為漢語佛學研究的重要典範,受到海內外學術界、佛教界的高度推崇。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圖書描述

《唯識學探源》內容簡介:唯識學的確立,雖是西元四世紀的事情。但如要從曆史的見地,去考察它思想的源泉與發展申的演變,那就不能不從原始佛教研究起,不然,不但不能明白思想的來源,也不能從佛教的立場,給予正確的評價。

釋印順編著的《唯識學探源》分為原始佛教的唯識思想、部派佛教的唯識思想兩編,介紹瞭原始佛教思想概說、原始佛教所含蓄的唯識思想、部派佛教概說、本識論探源等內容。

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圖書目錄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06-02

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喜欢 唯識學探源 電子書 的读者还喜欢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讀後感

評分

法師登壇好以四阿含之聖諦為準的。蓋以阿含為萬法之宗而佛親說者。不免貽口實於慣於嘆大褒圓之大乘學者。謂二乘悉佛親說。而小乘為方便。大乘為究竟。探大乘之源於小乘不啻欺師滅祖。近於世俗學者之曆史主義的謬論。但既然悉為佛說。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無方便。圓音異...

評分

法師登壇好以四阿含之聖諦為準的。蓋以阿含為萬法之宗而佛親說者。不免貽口實於慣於嘆大褒圓之大乘學者。謂二乘悉佛親說。而小乘為方便。大乘為究竟。探大乘之源於小乘不啻欺師滅祖。近於世俗學者之曆史主義的謬論。但既然悉為佛說。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無方便。圓音異...

評分

法師登壇好以四阿含之聖諦為準的。蓋以阿含為萬法之宗而佛親說者。不免貽口實於慣於嘆大褒圓之大乘學者。謂二乘悉佛親說。而小乘為方便。大乘為究竟。探大乘之源於小乘不啻欺師滅祖。近於世俗學者之曆史主義的謬論。但既然悉為佛說。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無方便。圓音異...

評分

法師登壇好以四阿含之聖諦為準的。蓋以阿含為萬法之宗而佛親說者。不免貽口實於慣於嘆大褒圓之大乘學者。謂二乘悉佛親說。而小乘為方便。大乘為究竟。探大乘之源於小乘不啻欺師滅祖。近於世俗學者之曆史主義的謬論。但既然悉為佛說。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無方便。圓音異...

評分

法師登壇好以四阿含之聖諦為準的。蓋以阿含為萬法之宗而佛親說者。不免貽口實於慣於嘆大褒圓之大乘學者。謂二乘悉佛親說。而小乘為方便。大乘為究竟。探大乘之源於小乘不啻欺師滅祖。近於世俗學者之曆史主義的謬論。但既然悉為佛說。方便中便有究竟。究竟中亦不無方便。圓音異...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出版者:中華書局
作者:釋印順
出品人:
頁數:143
譯者:
出版時間:2011-4
價格:1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1078534
叢書系列:印順法師佛學著作係列

圖書標籤: 佛學  印順  唯識  佛教  宗教  唯識學  哲學  思想史   


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本本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唯識學探源 pdf epub mobi 用戶評價

評分

為瞭解決輪迴主體,記憶,業果相續的問題,部派佛教紛紛依阿笈摩創立瞭自己的學說,如犢子部的“不可說我”,說轉部的“勝義補特伽羅”、“根本一味蘊”,南傳赤銅牒部的“有分心”,經部譬喻師的“細心說”、“種習說”,分彆說部的“一心相續說”,摩訶僧祇部遍依根身的“細意識”、“攝識”說,化地部的“窮生死蘊”,種種關於“本識論”,“種習論”,“無境論”的探討,最終融匯發展齣瞭唯識宗的阿賴耶識及種習說。印公將發展脈絡梳理的很清楚,隻是行文再流暢一些就更好瞭。

評分

有內容,有味道。

評分

學問做的蠻好,但是讀不下去啊……從分裂開始探究感覺真是龐雜瞭……

評分

為瞭解決輪迴主體,記憶,業果相續的問題,部派佛教紛紛依阿笈摩創立瞭自己的學說,如犢子部的“不可說我”,說轉部的“勝義補特伽羅”、“根本一味蘊”,南傳赤銅牒部的“有分心”,經部譬喻師的“細心說”、“種習說”,分彆說部的“一心相續說”,摩訶僧祇部遍依根身的“細意識”、“攝識”說,化地部的“窮生死蘊”,種種關於“本識論”,“種習論”,“無境論”的探討,最終融匯發展齣瞭唯識宗的阿賴耶識及種習說。印公將發展脈絡梳理的很清楚,隻是行文再流暢一些就更好瞭。

評分

太難,囫圇吞棗

唯識學探源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onlinetoolslan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本書屋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