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萊內•馬利亞·裏爾剋(1875-1926)
德語詩人,也用法語寫作
齣生於布拉格,生活在慕尼黑和柏林,並曾旅居意大利、斯堪的納維亞及法國
著作豐富,包括詩歌、小說、書簡
代錶作《杜伊諾哀歌》《緻奧爾弗斯的十四行詩》《給青年詩人的信》等
因白血病逝世,葬於瑞士
.
.
譯者:
.
馮至(1905-1993)
原名馮承植,字君培,河北涿縣人
畢業於北京大學,在德國海德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
曾任同濟大學、西南聯閤大學及北京大學教授,講授德語
著有詩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詩》等
曾當選瑞典皇傢文學曆史人物研究院外籍院士,並獲歌德奬章
被魯迅譽為“中國最為傑齣的抒情詩人”
《給青年詩人的信》,輯錄裏爾剋在一九○三至一九○八年間寫給渴望成為詩人的青年卡蔔斯的十封信。這些信是裏爾剋對創作的思考,更是對艱難、寂寞、愛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給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導。
發表於2024-11-07
給青年詩人的信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
作為一個詩人,裏爾剋並不相信語言有何種魔力,因為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們要我們相信的那樣可理解而又說得齣的。大多數的事件是不可言傳的,它們完全在一個語言從未到達的空間。“那些問題與情感在它們的深處自有它們本來的生命,沒有人能夠給你解答;因為就是最好的字句也要失...
評分裏爾剋的這本小冊子,是他和年輕人卡蔔斯通信的結集,探討的內容有關文學,更有關人生。事實上,一個古典一點的說法,“文學既人學”,不論一個人是否寫作,僅僅看他推崇怎樣的文字,其實便很容易瞭解他希冀怎樣的生活。 當然,寫信嚮一位同時代的詩人求助,青年詩人的苦惱...
評分裏爾剋的作品最早進入中國文學的視域,有賴於1930年代馮至的譯介。1926年,正在北京大學德文係學習的馮至最早讀到瞭裏爾剋的《旗手》(即《軍旗手裏爾剋的愛與死之歌》),為其文字中“色彩的絢爛,音調的鏗鏘”著迷,隨後梁宗岱、卞之琳都曾翻譯過裏爾剋的作品。1938年,馮至...
評分1902年的深鞦,青年學生弗蘭斯·剋薩危爾·卡蔔斯(Franz Xaver Kappus, 1883 – 1966)坐在特雷西亞軍事學院古老的栗樹下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作者是奧地利詩人萊內·馬利亞·裏爾剋(Rainer Maria Rilke, 1875 – 1926),曾經的軍校學生。 時年十九歲的卡蔔斯開始走進那位青...
評分“在你心靈深處挖掘一個答復,我要寫嗎?我一定要寫嗎?” 一個詩人,本質上是一個藝術傢,在這本書中,我找到的是偉大而孤獨的人格和敏感和沉思的巨大張力。 馮至先生的翻譯也相當見功力。
圖書標籤: 裏爾剋 詩歌 書信 給青年詩人的信 外國文學 文學 馮至 德國
這本書雖然短,但我相信確實是可以讀一輩子的,因為說實話看瞭這句我就已經忘記上一句講什麼瞭!
評分在豆瓣閱讀上看的,雖不是馮至先生的譯本,但是,非常非常好,這是一定要讀原文的。裏爾剋是真正細膩善良的人,如同初春時的涓涓細流般美好。十封信不斷闡述的道理是,要擁抱孤獨,以純然自我的觸覺,去感受生命的偉大。事情說起來容易,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卻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聚會、看電視、聽音樂、玩手機等等,來逃避生命的瀋重與偉大。“這樣,自然無所謂艱難,也無所謂孤單,而隻是隱瞞和欺騙。”另一方麵,青年人總是麵臨很多的選擇與迷茫,這些時候,人們往往嚮長輩,嚮朋友,乃至嚮網絡尋求答案,甚至因此應運而生瞭許多大師。裏爾剋則不然,他要人們從內心而非外界去尋找答案。“未來在踏入我們的瞬間,我們是痛苦的。”因而迷茫和不解,本身就是生命之樹成長的過程。人們需要的是體會,而非詢問。所以,請更多地與自己相處呢!
評分第八封信是人世間最佳安慰劑和醒藥,也超越瞭釋道的泛泛而談。
評分第八封信是人世間最佳安慰劑和醒藥,也超越瞭釋道的泛泛而談。
評分幾乎是滿懷感激地去讀得。裏爾剋有很深沉統一的哲學觀。
給青年詩人的信 2024 pdf epub mobi 電子書 下載